本文目录一览:
- 1、世人不识其中意
- 2、什么是哲合忍耶?
- 3、《四世同堂》中祈老太爷的人物形象,特点是?
- 4、杜文秀的独立建国
- 5、百家姓中姓马的来历
- 6、中国的伊斯兰教是什么派别的
世人不识其中意
薄福不识其中意,卓识自明是天意。 过口井儿换口天,三色旗下立公道。 爷说世人铁风箱,顶天玉柱淘金人。 任人评说到天明,太阳照世道祖笑。 “鸟儿立碑”格言赏析
昔日三分今日合,主立明主救万方。
愚昧无知丧家犬,有眼不识兴邦杰。
爆竹无声真人现,鸟儿立碑是非明。
无道相残遭祸殃,有道兴教万马行。
预定此时好时光,切莫迟疑负真恩。
乱马失蹄金鸡叫,明道弘道圣教兴。
薄福不识其中意,卓识自明是天意。
过口井儿换口天,三色旗下立公道。
爷说世人铁风箱,顶天玉柱淘金人。
任人评说到天明,太阳照世道祖笑。
辈辈脸面皆光彩,代代教门世人抬。
哭的哭来笑的笑,飞合比的光阴早知道。
三马同槽梦先兆,南麟北走鬼神嚎。
十万天兵下方走,道祖光阴人人到。
西吉马成海八月十五日抄于兰州拱北尔麦里后。
格言传述者四太爷简介:
这首饱含机密的格言是四太爷老人家传下来的,他是中国伊斯兰圣传真道哲赫忍耶第八辈导师谢赫·穆罕默德·阿卜杜·扎米尔,他的字号是阿卜杜·罕俩格,道号是穆罕默德·赛比伦拉希(真主的道路),教内尊称为四太爷,他的官名叫马震武,字乾祐,号宙丞,在教内他常用另一个名字金梁(又作津梁)来作为他的文章诗词的署名。他是宁夏西吉县沙沟人,祖籍云南墨江他郎回回村,他是中国伊斯兰圣传真道哲赫忍耶第七辈导师谢赫·利亚尊迪尼的四子,至圣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第四十八世孙,是元朝咸阳王赛典赤·舍目苏迪尼的第二十一世孙。
·
他降生于清朝末年(1890),在他降生时,他的慈父沙沟太爷给他取了极富深理妙义的经名:阿卜杜·扎米尔(意为团结主的仆人),字号是阿卜杜·罕俩格,道号是穆罕默德·赛比伦拉希(真主的道路),并写下了饱含机密的对联:
岁不我已且将金梁换玉柱,
主遂吾愿再化人神顺天心。
横批是:恭喜唯独其本性发荣于教门花园绿翠中的人!
的确,他的降生是仁慈的真主的前定,是应天心,顺民意;是时代的需要,圣传真道的需要;是多斯塔尼穆斯林大众的需要;需要他澄清浑水,振卫主道圣教。
谢赫·利亚尊迪尼(沙沟太爷)在1920年12月的西海固大地震中遇难归真后,四太爷就继任中国哲赫忍耶伊斯兰第八辈穆勒什德。他先后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大会代表。
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时陷入困境,补给匮乏,他命教下给每位红军战士送去大洋和大米、一双鞋子,在危难的时刻挽救了红军,在红军经过其住地西吉滩时他率教众前往欢迎,他非常赞赏中国**的民族平等政策。
建国后,他历任甘肃省政府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西海固自治州州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筹委会委员等职。1958年9月他被错划为极右分子,撤销一切职务,1961年1月29日含冤归真。1984年国家予以平反。
谢赫·穆罕默德阿卜杜·扎米尔(四太爷)用伟大的品格和清廉洁皎的美德铸就了他光辉的一生。他对真主的敬畏,确实是多斯塔尼、穆斯林大众的光辉榜样。他只怕真主,不怕人,不怕权势,不怕官,不怕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狂犬之吠,不怕魑魅魍魉的咬害。他不像有些人不怕真主,只怕人,只怕强暴、权势,只怕官,只怕管,因而违心地出卖信仰,出卖灵魂。他为我们写下了大量饱含机密奥义的文字作品,有手谕,有格言,有诗词,有楹联,这些文字,给教下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预言了未来,这些文字是我们教门宝贵的精神财富。
什么是哲合忍耶?
“目前哲合忍耶由该派前任教主之子马玉柱担任哲合忍耶教主之职现在云南昆明。”这句话错误!哲合忍耶现在没有教主,只有教务主持人,教内称作“热依斯”。哲合忍耶现分为三支,分别是沙沟支系、板桥支系和张家川支系。三个支系都有其各自的教务主持人!再次声明,那个叫 “马玉柱” 是冒充的,没人承认!!!想了解更多哲合忍耶的情况,清留言给我,谢谢!
《四世同堂》中祈老太爷的人物形象,特点是?
人物形象:
祁老人,近80岁,全胡同年龄最长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
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他们虽然是城里人,骨子里仍是农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这些人的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很保守、闭塞的。
特点:
祁瑞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新旧之间的冲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闷,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重重的矛盾。
扩展资料
《四世同堂》的描写对象涉及的主要家庭有七八个,主要人物有几十个,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贫民等各类形象,涉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众多角色。
在作品中,凸显的是每个人的成长历史、情感历史和生活历史,这一个个历史正式被“支离”的民族历史。这一个个小人物的历史,还包括瑞宣由彷徨到奋斗的历史,城市贫民刘棚匠、孙七、小崔们的人生历史等。
透过一个个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存来展现历史事件是作品表现战争的独到之处,收到了用微观化、艺术化的手法展现战争这个宏大主题的效果。
《四世同堂》对“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历史和战争的虚化处理。在《四世同堂》中,战争只是表现主题的背景和底色。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时间,以抗战胜利为结尾时间,记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七七事变,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汪伪政权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等。
但作者在表现这些历史事件时,不是直接描写事件的发生、发展、曲折和高潮,而是透过人物的眼睛、活动、所见所闻和思想来描写,将人性放置在战争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加以观照,从而使《四世同堂》达到了一种超越历史眼光和政治意义的审美力量和人性力量。
在这里战争不是按照编年、纪传等方式的客观描述,也不是为了给统治阶级的政治生活有所裨益,而是从文学、文化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和剖析,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反思战争。
将战争作为背景和底色是《四世同堂》消解历史这个宏大主题的重要方式,在反映历史事件时,作者避开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正面战场的描写,而是营造一种战争带来的凝重、窒闷的氛围和背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世同堂
杜文秀的独立建国
在云南的回民中,除郑和外,还有一位杰出人士值得纪念,他就是清末高举反清大旗,团结回、汉、彝各族人民,以无畏的勇气与清政府展开斗争的杜文秀。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占领了以大理为中心的云南53个县,围攻省府昆明达两年之久,逼得云贵总督恒春在绝望中投缳自尽。他建立的大理政权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一面旗帜,声势震动了全国,清政府曾派李鸿章携当时最为先进的洋枪洋炮前来镇压。他坚持武装起义长达18年之久,成为我国农民起义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
杜文秀起义过去了130年,到了今天,他起兵的起因仍引起人们的深思。他家世代赶马经商,家道殷实,衣食无忧,有钱让他进私塾读书,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还在保山城内的四牌坊开了一家茶铺,生意兴隆,是有产阶级。他16岁中秀才,还是一位由县政府供应伙食的廪生,像他这样的人接受了儒家思想后,向往的是读书中举、入朝为官、光宗耀祖,不会冒着毁家的危险,与朝廷对抗。他身无反骨,胸无反意,一度把正义与公道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但到了事事绝望、万念俱灰时,一个文弱书生也会铤而走险,硬是把大清帝国的天捅开了一个大窟窿。
百家姓中姓马的来历
一、出自嬴姓
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2、源于官位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 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于改姓。
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也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
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的北方少数民族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少数民族人的绝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来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东乡县贾家村 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时至今日,贾家村已无贾姓人而只有马姓人了。
4、源于少数民族
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
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5、源于西域
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扩展资料:
马姓名人:
1、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2、马超(176~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少年成名,健勇善战,多次拒绝曹操征召。
3、马化龙,曾用名马朝清(1810年12月15日-1871年1月13日),哲合忍耶第五辈穆勒师德,教内称十三太爷,经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玛·阿俩毛俩乎”,道号“托布尔·屯拉”,尊号“赛义德·束海达依”(即殉道者的领袖)。
4、马世龙(1594年~1634年),明末将领,字苍渊,或苍元,汉族将领。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由世职武举中试,历任宣府(今河北宣化)游击,永平(今河北卢龙)副总兵,署任都督佥事、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总兵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化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世龙
中国的伊斯兰教是什么派别的
中国的穆斯林除了在新疆的塔吉克族是什叶派外以逊尼派中的哈纳菲教法学派为主,虽然是同一个学派的中国穆斯林并不完全一致,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老派和新派,新派又包括伊赫瓦尼(兄弟)和赛莱菲耶(遵循前辈者)。老派又包括格迪目(古老)派和各种门宦。门宦是中国人对苏菲主义的称法,苏菲主义代表了伊斯兰教中的神秘思想, 他们的教义由他们的教主(老人家)主持,由于追随的教主不同所以产生了很多门宦制度,如折赫里耶、胡菲耶、白庄门宦、撒拉门宦等?有人把中国穆斯林派别分为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三大教派是:老教(格迪目)、新教(伊赫瓦尼)和赛莱菲耶。四大门宦是着赫里耶和西道堂等?不管怎么说,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反对分裂。无论是什么教派,他们的基本信仰(如认主独一)主要教义(如礼拜)都是统一的,区别只是一些细节问题。严格的说中国穆斯林算不是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