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在网上找别人帮我盗号结果钱一给人就把我删了怎么办?
- 2、我的号被别人盗用了说是骗钱了我该怎么办?
- 3、被盗号朋友被骗了钱怎么处理
- 4、请问网上找人盗号结果被骗钱怎么办?
- 5、朋友的号被盗了,我被诈骗1000,朋友应不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在网上找别人帮我盗号结果钱一给人就把我删了怎么办?
显然,你被骗了而且还无法投诉。
盗号本身是违法的,你在网上找人帮你盗号显然已经触犯法律底线。
只不过你正好遇到了骗子而已,一个小偷遇到一个骗子怎么办,显然,只能甘认倒霉。
作为网民,我们首先要遵纪守法,抵制各类违法行为,但是我们也不能犯法,相信正义吧,违法早晚会被发现的。
我的号被别人盗用了说是骗钱了我该怎么办?
被盗号的骗了钱应当报警处理,由警方来缉拿犯罪分子,追回赃款。再者可以让自己的好友联系微信安全中心举报。
法律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被盗号朋友被骗了钱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可以报警处理,这个属于诈骗,是违法行为。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请问网上找人盗号结果被骗钱怎么办?
当然算违法 人家就知道你不会报警才敢骗你 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网上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毕竟无凭无据 你怎么就知道他会呢 说不定还是个小学生 图片也不一定是真的 说什么信誉 看图 也不用理 图能证明什么 就给看个收到钱的图 是啊 人家给你打了钱 然后拉黑 留个 到帐的图片 这叫信誉?
朋友的号被盗了,我被诈骗1000,朋友应不应该承担一些责任?
你好,朋友的号被盗了,被诈骗1000,朋友不应该承担责任。
导致你损害的是诈骗者,而不是你的朋友。而且,你的朋友没有任何侵权行为,也没有因此受益。
所以,朋友的号被盗了,被诈骗1000,朋友不应该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朋友的号被盗了,被诈骗1000,朋友不应该承担责任。
1、行为主体
导致你损害的是诈骗者,而不是你的朋友。
2、过错
你的朋友没有的过错,被盗号这件事,他并未故意使自己的账号被盗,他也是受害者。
3、侵权行为
你的朋友没有故意使你受骗的行为,你被诈骗可能使因为骗子骗术、话术高明,或者你自身不够谨慎等,但是不能归咎于你的朋友。
4、所以你的朋友没有侵权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不用承担责任。
5、你的朋友没有因此受益。
事件里面,你的朋友也是受害者之一,你也不可能基于不当得利向其主张民事责任
6、唯一可能承担的,只有人情往来上,他自愿给你的赔偿(视为赠与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