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入侵

入侵网站,破解服务,入侵服务,渗透测试,网络安全

袁绍盗号(袁绍被谁出卖)

本文目录一览:

手机三国杀online里的元宝会被官方定时清空吗?如果要买人物,买哪一个做主公(忠,反,内)好用?

不会清,主的话曹丕,忠的要看主了。曹丕主的话颂威系:王异,邓艾。反面系:离婚婵,sp高达。输出系:貂蝉,袁绍,袁术,太史。孙策主:忠选曹冲,曹植,国太 ,2张,貂蝉。刘禅主:忠2张,袁术,姜维,鲁肃,貂蝉。袁绍主:忠鲁肃,徐遮,荀彧,等等的补拍系。董卓主:忠袁绍,袁术,陈宫,刘协,高顺。各种主公有各种的忠上面仅供参考。辅助反:2张,刘禅,鲁肃,荀彧,刘协,诸葛瑾,贾诩。控制反:曹丕,张合,满宠,凌统,刘峰,皇后。奶反:吴国太,曹冲,程普。爆发输出反:曹彰,曹植,袁术,双雄,高顺,袁绍,太史,离婚婵,邓艾,春华。内的话:袁术,袁绍,钟会,曹植,等等一些有输出有爆发的都可以。欢迎补充。。。。

少年三国志群雄后期阵容搭配

后期阵容搭配推荐:

PK吕布,周瑜,诸葛,孙坚,关羽,主角孙坚时装,叛军和boss上貂蝉下诸葛主角换孙策/张辽/熏鱼时装。

感觉后期大家的装备和宝物都起来了。抗暴会很高。这时候吕布的合计必暴击的优势会凸显出来。所以貂蝉pk必上的。

建议还是吕布貂蝉,孙坚,甘宁,周瑜,主角孙坚时装实在些。四星甘宁妥妥的。极限主角的伤害还有套套都上一个档次,反正甘宁收集不够高觉醒的时候建议可以用一个突九荀彧或诸葛顶上。毕竟声望没地方用。

【《少年三国志》简介】:

《少年三国志》是一款以超爽合击技,酷炫战斗为主打的立体卡牌手游。

玩法突破了传统卡牌的人物羁绊,以最直接的武将合体大招,配合流畅的连击特效享受啪啪啪的破敌快感。游戏让玩家置身少年,赋予每个人一张16岁的脸,摒弃了旧三国的尔虞我诈和英雄迟暮,展现生命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面。

【全新版本】:

2017年9月28日,现象级手游《少年三国志》全新版本“一战成名”正式上线。在该版本中,PVE副本“传奇之路”开启,该玩法融合了卡牌RPG与策略类元素,开创了全新的卡牌副本模式。同时,军团攻防战开启,玩家可通过攻打敌方联盟的军备所掠夺资源。

【故事背景】:

序章: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灵帝在位之时,宦官势大。灵帝虽有心励精图治、重振朝纲,可惜现实不允许他存有这种幻想,他只好一边受外戚与宦官的控制,任由他们专权,一边另谋他法。

一 日,仙师左慈悄然降临灵帝寝宫,对他说了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并告知灵帝有一幼子,帝王命格彰显,长此以往,必被奸人所害,想带回 仙境悉心培养。灵帝当即将幼子唤来,拜左慈为师,且将传国玉玺悄悄塞给了自己的幼子。希望将来,能由幼子来匡扶汉室,再现高祖荣光!

第一章: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幽州有一太守刘焉,因黄巾军逼近而出榜招兵。出榜当日,刘备因望榜长叹,被张飞厉声呵斥而相邀饮酒,更因此结交了关羽,三人志同道合,当即结拜投军。

陇西有一强人董卓,粗猛却不失谋略。因领兵征讨羌胡,受朝廷重用。但却自恃战功与威望,越来越变得野心勃勃。

刘关张三人自从军后,被遣往陇西讨伐为祸边疆的黄巾众。他们屡战屡胜,因此被董卓看重,意图招揽。谁想刘备看穿了董卓野心,不愿交接。董卓恼羞成怒、又恐野心败露,调遣麾下大军围攻,奈何三人武艺高强,久战不下。

第二章:世外悠悠隔人间,不忍凄凄乱世烟。

渭水仙境中有一少年,自小与世隔绝。每日里听从左慈教诲、习文演武,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却因年少好动,经常偷偷前往人间,也因此看多了乱世疾苦,民不聊生,常常心生不忍。

一日,他依旧悄悄出了仙境,发现陇西当地的豪强在围攻几个年轻人。从言语间得知其中一人是中山靖王之后,立即出手相救!随手招来巨鹰,直奔领军之人而去。董卓猝不及防,被击成重伤,少年乘机捏动法决,击散大军。

大军散去后,刘关张三人惊叹于少年的年轻与仙法的强大,感激之余,邀他一起前往讨伐黄巾妖道。

一番交谈,言语间,刘备提及当年灵帝膝下有一幼子,自由聪慧,勤奋好学,奈何早夭,甚是可惜。少年闻之不语,原来少年就是当年被左慈收为徒弟的灵帝幼子。

少年本就牵挂世间疾苦,又被眼前三人的英雄豪气所感动。决定回仙境后拜别仙师左慈,游走世间。

因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世,少年当即辞别了刘关张三人,当被问及姓名之时,他充满豪气的说道:记住我吧!我必将成为这个乱世之王,还天下一个安宁!

【商会系统】:

商会系统是2.4.3版本中新推出的一个玩法,通过商会系统,可以实现玩家与玩家之间的自由交易。

商会开启条件:

玩家需要等级达到100级后,才能够开启商会功能。

商会交易规则:

1、在商会中,玩家可以自由买卖物品,不过目前因为商会刚出,所以暂时只开放了神兵交易。在商会中流通的货币是黄金,玩家可以通过充值获得黄金。

2、玩家要交易的物品必须是商会认可的物品,不然是无法进行交易的,具体物品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查看。

3、每个玩家每次上架的物品不能超过5件,而且为了防止恶意扰乱市场的行为,当玩家上架神兵时,还有最低价限制哦,最低价将根据神兵的品阶和战力进行评估。

4、玩家在每次上架商品时,都是需要缴纳一定的交易税的,如果身上的钱不够缴纳交易税,那么将无法上架商品,物品下架时,交易税不退还。

5、黄金可在商会商店中兑换稀有物品,具体的兑换列表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查看。

6、为了玩家的账号安全,商会还设有密码锁,请妥善保管密码锁,出现盗号操作等问题官方将不予处理。

急救三国搞笑诗

1.某人打开电视机,突然在屏幕上闪出三个人。

神秘男子A:“第一决不义气用事;第二决不漏判任何一件坏事;第三绝对裁判的公正漂亮!”

神秘男子B:“无论向我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神秘男子C:“我们都会一一解答。”

神秘男子B:“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

神秘男子C:“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

神秘男子B:“坚持爱的罪恶。”

神秘男子C:“最有魅力的反派人物。”

神秘男子B:“刘备。”

神秘男子C:“孙权。”

神秘男子A:“曹操。”

一齐:“我们是世界上最有名气的裁判兼主持人三人组哈哈哈......”

某人:“我怎么没听过?”

曹操:“好了,第一届三国第一武道大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为本次大赛的第一名准备了一份神秘大奖。各地远道而来的武将要加油了!”

孙权:“电视机前的你也可以发手机短信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幸运的观众会得到我们送出的神秘礼品。”

某人:“又是神秘大奖,又是神秘礼品的,肯定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

曹操:“激烈的预赛已经结束了,现在宣布进入八强的选手的名单......”

刘备:“黄忠,黄先生。”

孙权:“人称小霸王孙伯符的孙策先生,这不是我哥吗?”

刘备:“魏延,魏先生。”

孙权:“号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布先生。”

刘备:“下面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张辽,关羽:“不公平,不公平......”

曹操:“不要那么懒嘛,学学孙权,我们可要维护好我们的形象啊!”

刘备:“好的好的,这是张辽,那是关羽。”

曹操:“八进四的分组是这样的。第一场,吕布对貂禅。第二场,孙策对夏侯敦。第三场,黄忠对魏延。第四场,张辽对关羽。”

孙权:“好了!广告之后我们马上回来,千万不要走开哦!”

广告1

夏侯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好你的心灵,请为你的窗户装上玻璃......曹孟德牌太阳眼镜。”

广告2

张飞瞪着两个大眼好象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张飞:“我的隐形眼镜呢?我的隐形眼镜呢......”

刘备:“飞弟,你看!我给你买了一种只要戴在眼睛上就绝对不会掉下来的隐形眼镜。”

刘备,张飞:“刘玄德牌隐形眼镜,只要戴在眼睛上就永远不会掉下来!”

某人:“那眼睛还能要吗?”

广告3

孙策:“啊哈!小霸王孙策无敌啊!孙策牌游戏机。”

孙权:“欢迎你又回到我们的节目中来,现在进行八进四的比赛。”

刘备:“第一场,吕布对貂禅......开始!”

貂禅一拳把吕布打到台下。

孙权:“哇哦!虽然不知貂禅小姐用了什么高深莫测的武功,但是能一击就能打出来个全垒打真是不简单啊......胜出!”

刘备:“第二场,孙策对夏侯敦......开始!”

孙策:“啊......我心脏病要复发了......啊!”

孙权:“快,快送医院!”

工作人员将其送往医院。

孙权:“都叫你不要来了,你就是不听,说什么是为了给自己的商品作广告壮大声势。哎......”

这时刘备的手机响了。

刘备:“什么?魏延得了胃炎不能来了?好吧,我知道了。由于魏延选手不能出场,所以这场比赛的胜利者是黄忠先生。”

孙权:“第四场,张辽对关羽......开始!”

两个人站在台上一动不动。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孙权:“两位干什么呢?”

孙权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两个人站着睡着了。

孙权:“MY GOD!这样都能睡!”

刘备:“竟敢藐视比赛,来人啊。给我拖出去......取消比赛资格!”

张辽,关羽:“再给一次机会吧!再给一次机会吧......”

两人被工作人员拖走。

关羽:“都是你要我陪你打电动,害我一夜都没睡好!”

张辽:“呜呜呜......什么都怪我,谁让你那台孙策牌游戏机总死机呢。”

孙策:“阿嚏!谁又说我坏话了?心脏病复发就够惨的了......呜呜呜......”

孙权:“接下来是......怎么办?三个人怎么打?”

曹操:“别问我,我又不知道。对了!问刘备,他最擅长解决三角问题了!”

刘备:“......关键的时候才想到我。好吧,我宣布比赛的结果是......”

某人:“都没比完,哪来的结果?”

刘备:“男子组第一名夏侯敦,女子组第一名貂禅,老年组第一名黄忠。”

曹操:“下面给得奖选手颁发奖品!”

......

夏侯敦:“太阳眼镜?”

貂禅:“隐形眼镜?”

黄忠:“游戏机?”

某人:“我就知道......”

参赛选手一拥而上痛扁主持人,也就是所谓的裁判......

2.曹操的四大理想:

天下子民皆姓曹,军队多得不想要。

刘备不再唱反调,孔明明天变傻帽。

孙权的四大理想:

大乔不再跟我闹,曹操再来被我烧。

关羽明天死翘翘,荆州重回我怀抱。

刘备的四大理想:

天下人人说我好,阿斗不再冒傻泡。

献帝天天下血昭,叫我起兵扁曹操。

关羽的四大理想:

天下猛将入我刀,孙权吕蒙进我牢。

诸葛村夫被我笑,还要大哥复汉朝。

诸葛亮的四大理想:

老婆整容梦里笑,装酷要把羽扇摇。

魏延反骨天天敲,司马变成大人妖。

周瑜的四大理想:

孔明被我骑着跑,曹仁拉弓折了腰。

孟德遭殃落了草,天子派我带兵剿。

魏延的四大理想:

曹操门牙提前掉,自家反骨无声消。

杨仪乖乖喊求饶,我自纵马子午

3.吃双升级

江陵明月光,升级带上双。

有人来捣乱,两眼泪汪汪。

打孔与强化

人人都说打孔难,五孔六孔更烧钱。

提起强化更变态,一夜回到强化前。

刷行脚

一二三四五,抢得好辛苦。

盼来行脚商,才给四万五。

国令任务

升级不怕难,国令不怕艰。

寻遍地摊后,终于过五关。

运送物资

书丞让我送物资,陷阱多少谁人知。

几次掉入黄巾营,东西送到乐滋滋。

收徒

松下问童子,可愿拜师傅?

带你出师后,还给找媳妇。

结拜

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

找个拜把子, P K莫忘偶。

闯副本

副本不用忙,级高方可闯。

BOSS一发威,直接吃小强。

盗号

昨夜去网吧,归来泪满巾。

痛骂盗号者,都是非洲人。

千里追凶

东风夜放花千树,全城都在抓特务。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烂珊处

关于网页游戏千军破

S5,陶谦要不要玩,大战打了好几天了,没多少时间,你的建议我看行。

需要的话,百度发信给我

马化腾是不是比董卓还要奸险那?【疯狂征集论文】

董贼者,东汉末年人士,精通奸邪之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恨之入骨!正所谓大盗窃国,董卓乃大盗,区区马儿算得老几!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剥夺了何太后作为帝国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将代少帝继统的献帝,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汉魏之际皇权嬗替的进程,由此而发轫。 黄山《后汉书集解校补》在比较了董卓、曹操时期宰相制度异同后指出:“(曹操)使大权归于一己,固自以为优于卓,实则甘心为卓所为而已。”黄山拘泥于名教,对于一切动摇汉室基业之举,统统加以否定,其立场并不足取,但他揭示了董卓、曹操政治上的继承关系,见识又有过人之处。

董卓的奸邪之路:

一、废少立献与迫何太后归政

(一)有关废少立献的两处疑点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废少立献,一时震惊朝野。董卓此举用心何在?由于旧史所述疑点颇多,而显得扑朔迷离。

《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以上范晔记叙董卓废少立献之缘起,十分可疑,有待于深入辨析。

其一,董卓废少立献的前提,据范书本传说是选贤。其时少帝年十七,陈留王仅九岁,相形之下,后者更加缺乏执政的能力和经验。重要的是在群臣看来:少帝“富于春秋,行无失德;”〔1〕“未有不善宣闻天下。”〔2〕《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所载废少之策,谓“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云云,与士大夫所言差异甚大,可信都是董卓强加的不实之辞。

再者,少帝一行人连夜出逃,突然与凉州羌胡兵相遇,其张皇失措本来是正常的反应;陈留王即使确如史籍所述能够从容应答,也是由于年纪幼小,身陷险境而懵然无知。董卓仅仅凭藉其与少帝、陈留王的一次对话,就判定二人的贤愚,是令人费解的。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董卓将步骑迎少帝于北芒坂下,“〔卓〕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我认为,这段记载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少帝(确切地说是临朝的何太后)信用宦官,败坏朝纲,已为朝野所共见。由上引董卓在北芒初见少帝时的寥寥数语即可推知:他是抱着一种对少帝、太后批判的态度进京的。也就是说,其废黜少帝的动议,与少帝在万分恐惧之中能否流利“辞对”,实际上并无多少关系。

其二,董卓欲行废立的另一个因素,似乎是考虑到他与少帝、陈留王关系的亲疏。征诸史实,陈留王刘协确曾“为董太后所养”。但是,董太后籍贯在河间,其父即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苌;董卓则是陇西人,其父君雅官至颍川纶氏尉。可以说,董卓与董太后两个家族,在地域、官阀、婚配诸方面相去甚远。“卓自以与太后同族”,而选择陈留王继统,显得极为牵强。

那幺,董卓废少立献的真正起因,究竟又是什幺呢?

(二)废少立献是迫何太后归政的前奏

董卓废少立献的同时,还有另外一项大的举措,即迫使临朝的何太后归政。这两件事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废少立献是为何太后归政所做的准备。

中平六年四月,灵帝死,少帝继位,何太后临朝。同年八月,太后兄何进谋诛宦官,反为宦官所杀。《后汉书何进传》:吴匡、袁术烧南宫,诸宦官“因将太后,天子……从复道走北宫”,以避兵锋。卢植于阁道窗下仰数宦官段圭,“段圭等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董卓进京后意在独揽朝政,而何太后幸免于难,势必继续临朝,这自然又会约束董卓的权力,是董卓所不能容忍的。

董卓的目标在于逼迫何太后放弃临朝,但仅仅做到这一步,并不能完全排除其隐患。因为接替何太后权力的少帝,正是何太后所生,其得以登极,亦赖何氏之助。何太后归政之后,仍然可以通过少帝,对朝政发生影响,使董卓难于真正操纵皇权。更严重的是,董卓如果杀死何太后,又将同少帝结下深仇。董卓对少帝这个潜在的敌人,不得不有所防范。废黜少帝之事,大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董卓需要寻觅一位刘姓宗亲,取代少帝的位置。当时,少帝异母弟、陈留王刘协是最合适的人选。除了与灵帝血缘亲近的条件外,陈留王生母王美人当年正是何后鸩杀的。陈留王后来为灵帝母董太后收养,而董、何两位太后关系紧张,人们甚至怀疑董太后之死,是何太后及何进所害。陈留王终将与何太后产生隔阂。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董卓严酷处置何太后,无须担心引起陈留王的敌对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废少立献乃至逼何太后还政,又是以何太后的名义进行的〔3〕。按照东汉后期形成的制度, 从皇帝去世到幼帝亲政前的一段时期,临朝的皇太后在政治上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掌握包括选择皇位继承人等重大国事的最终决策权。何太后临朝听政业已昭示天下,董卓藉太后之策行废立之事,就获得了合法的名义。其后袁绍谋立刘虞为帝,遭到曹操的坚决反对,表明董卓的政敌们并未抓住任何抨击乃至颠覆献帝法统的口实。董卓假手何太后废少立献,在策略上是成功的。

实际上,董卓逼何太后还政,也是由太后本人向国民表态。前引《献帝起居注》所录策文又曰:“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为何氏罪己之诏。而何太后丧失了权柄,就只能坐以待毙。《后汉书献帝纪》中平六年九月,“甲戌,即皇帝位。……迁皇太后于永安宫〔4〕。 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值得注意的是,董卓迫不及待地除掉何太后,却迟迟未对少帝下手。这里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董卓进京之后,是把临朝的何太后而不是少帝,视为政治上主要的或最危险的对手,因而也是把何太后作为首先消灭的目标。

(三)废少立献与何太后归政的政治意义

东汉末叶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已经孕育了革新皇权的形势。《后汉书党锢传》序论曰:“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以往史家多引此言,概括“清议”运动发动的背景。余英时先生又谓东汉士大夫在与外戚宦官的冲突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群体之自觉”〔5〕。 但是如果进一步追究上述现象的根源,就不难发现:外戚、宦官得以在政治上肆虐,又是同皇权的支持分不开的。因此,尽管党人名士在如何对待当朝皇帝或皇太后的问题上,态度大相径庭,可是当他们自觉地与外戚、宦官划清界限时,实际上又表现出对皇权的独立性。我认为此种独立性,应该就是所谓“东汉士大夫之新自觉”的基本内涵,这也许可以算是对余说的一点补充。

《党锢传》谓牢修“诬告〔李〕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酿成党锢之狱。需要注意的是“诽讪朝廷”一句。朝廷在此应指皇帝,《后汉书王允传》“朝廷”一语下李贤注云:“朝廷谓天子也。”与此同义。范晔既言“诬告”,李膺等人之“诽讪朝廷”,大概是无中生有的罪名。但我们不能设想,党人名士面对“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的现状,一方面激烈批判宦官,另一方面却又丝毫不触及在位的皇帝和临朝的太后。

《后汉书逸民传》记录一则“汉阴老父”指责灵帝的故事。余英时先生推断,这是汉末社会上流行的看法,表明当时名教的君臣一伦已发生动摇〔6〕。余氏的主旨在于探讨魏晋君主观的源流,与本文无关。然而,这毕竟有助于我们认识汉末士大夫与皇权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观念的迁移。

前引《英雄记》谓董卓面斥少帝:“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献帝起居注》载废少立献之策,复谓何太后“统政荒乱”,其实是反映了董卓的意见。《后汉书袁绍传》载董卓述其废立之意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进而又严厉批评了已故的灵帝。

《续汉书祭祀志》曰:“初平中,相国董卓、左中郎将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刘昭引《袁山松书》录此议颇详,谓章帝以后,“政事多衅,权移臣下,嗣帝殷勤,各欲褒崇至亲而已”,“故孝和以下,穆宗、〔恭宗、敬宗〕、威宗(按即和、安、顺、桓四帝)之号,皆〔宜〕省去”。董卓否定穆宗以下诸帝,甚至废去其庙号,与党人名士之“诽讪朝廷”,正是一脉相承的。从这层意义上说,汉末清议运动又为董卓政权的崛起,做了舆论方面的准备。

早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汉阳人阎忠就曾劝说手握强兵的皇甫嵩:“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直捣洛阳,清除宦官,继而代汉称帝〔7〕。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陈蕃之子陈逸等又说动冀州刺史王芬,趁灵帝“北巡河间旧宅”之机,以武力将其废黜〔8〕。 唐长孺先生指出:这两次密谋是个重要的朕兆,即少部分名士为挽救东汉的政治危机,已不惜行“非常之谋”,即使“冒易代废帝那种越出儒家道德规范的大风险”,也要一试〔9〕。 这是汉末士大夫群体在政治上的新动向。

不过,汉末的君主们虽已腐朽不堪,但要变革皇权却并非易事,至少并非党人名士力所能及。清议运动以失败而告终,阎忠、王芬的计划亦未获成功。

皇甫嵩否定了阎忠之议,理由是“人未忘主,天不佑逆。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论,所不敢闻”〔10〕。曹操则拒绝参与王芬之谋,认为“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11〕!上引《后汉书董卓传》:何进、袁绍“谋诛宦官”,私呼董卓诸将入朝,“以胁太后”,其目的也绝不是要攫取少帝、何太后的权力。

直到董卓进京,取代汉帝、太后执掌朝政,才真正摧毁了没落的旧皇权,为改朝换代准备了条件。我认为,这是董卓废少立献及迫何太后归政最重要的一项意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为东汉中后期主要的政治弊病,这一点无须赘言。本文要说明的是:外戚、宦官势力在东汉社会中的生成、扩张,又与当时通行的皇太后临朝之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看到,自和帝朝起相继擅政的外戚,其身后各有同姓的太后作为凭藉。尽管何进兄弟在董卓进京前均已被杀,但是只要何太后继续临朝,就依然存在着外戚干政的危险。

另一方面,东汉时宦官介入国事,往往也是出于皇太后临朝的需要。《后汉书宦者传》有一段论者习用的文字:“邓后以女主临朝,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间,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可见皇太后与宦官之间,已结成相互依存的政治关系;即使宦官把持政治,会带来明显的消极作用,临朝的女主也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何进被杀一事进而说明,甚至在外戚与宦官形成对抗时,充当仲裁者的皇太后,也不会轻易抛弃宦官。

《何进传》称:袁绍等人在何进死后,“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死者二千余人”。使宦官集团遭到一次灭顶之灾。然而,何太后重新亲政,终归还要选用刑人。宦官势力又可能死灰复燃,再度染指政治权力。

董卓迫使何太后归政,东汉政局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外戚、宦官失去其赖以孳生、蕃衍的主要政治土壤。困扰社会多年的外戚、宦官专权之弊,终于得到了抑制。这是何太后归政的另一项重要意义。

二、关东、关西对立与并、凉武人合流

董卓及其凉州集团具有特殊的政治、地域、文化乃至民族背景,董卓政权的崛起及其短祚的命运,该政权内部各个阶层、各种势力的聚散分合,正是由此决定的。

(一)关东与关西的对立

关东与关西的对立,是董卓之乱的突出表象。而关东方面的代表人物,几乎均为党人名士,他们与董卓及凉州集团的矛盾,并不限于地域冲突的层面。董卓上台后大批进用党人名士,史家对此多有论列〔12〕。但党人名士却总是拒绝合作,有些甚至公开与董卓决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值得探讨。首先我们可以断定:董卓对于当时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两个方面的严重破坏,是引起冲突的导火索。

董卓废少立献以及逼何太后归政的意义,上文已作分析。董卓得以成就此事的特殊条件,在于他不仅迅速控制了洛阳的军队,而且敢于突破名教观念的束缚。

众所周知,东汉党人名士尽管一再掀起反对宦官的政治浪潮,然而由于他们缺少兵权,所以当宦官势力大举进攻时,又只能束手就擒〔13〕。董卓虽然只带三千步骑进京,但他寻而兼并了何进兄弟及丁原部曲,“京都兵权唯在卓”矣〔14〕。《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春秋》,董卓倡议废立时称:“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他军权在握,与党人名士在政治上的发言权,是大不相同的。

其次,党人名士一般具有较高的儒学造诣,因此也不免受到名教的羁绊。上文曾提到,东汉党人名士的“群体自觉”,本质上带有独立于皇权的意义,但这绝不是说,党人名士已看清更新皇权的必要性,至少多数人还缺乏这种认识

甚至连皇甫嵩、曹操一类人物,也囿于名教而不敢造次。皇甫嵩出身凉州将家,又追随党人名士,渐入清议之中。他在军事上一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子郦就当面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15〕可他拒绝了阎忠之谋,又束手就董卓之征〔16〕,一再丧失左右政局、改造皇权的机会。

曹操极力交结名士,并讨得许劭一流的评语,但“浊流”的身世,使其难于跻身名士行列。尽管如此,他先是反对王芬推翻灵帝,后来又反对袁绍拥立刘虞。甚至到了代汉的前夕,他依然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司马光评论此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17〕就是着眼于名教的制约。

我认为,在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下,关东党人名士以及那些效仿他们的人物,都难于迈出夺取东汉皇权的关键一步。

《后汉书盖勋传》引宋枭语,谓“凉州寡于学术”,反映了汉末社会一般的看法。史籍记载董卓诸将在魏晋之际的活动,无一与儒学有关,可见此辈正是缺乏学术方面的素养。他们的文化面貌,与关东名士及同州的皇甫氏都是迥然而异的。

《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献帝谓李傕“弗知臧否”。董卓的部将们大多也是如此,他们不具备参与清议的条件,以至在思想上无法同党人名士沟通。《后汉书董卓传》在记叙董卓擢拔党人名士一事后,紧接着说:“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董卓做这样的安排,一是“忍性矫情”以收拢人心,二是李傕之徒确实不能胜任素由名士垄断的高级文职。

我们看到,正是“寡于学术”的董卓诸将,进京之后不为名教所惑,果断废黜了少帝、何太后,开启代汉过程的第一步。然而,这是党人名士自己不敢做,又不允许别人做的事。他们和以董卓为首的凉州集团在政治上的分歧,是无可避免的。袁绍、卢植等人在废立问题上,先后与董卓发生激烈争执,就是有力的证明。

董卓以暴力夺权,又将暴力充斥于新朝。诸史谓董卓“以严刑胁众”,“人不自保”,“群僚内外莫能自固”〔18〕,显然已引起关东士大夫的反感和恐惧。至于董卓纵容军士在洛阳附近杀掳奸淫,社会的基本秩序荡然无存,更造成各阶层对其政权普遍的敌意。所以,尽管董卓获得了“讨灭宦竖”的名声〔19〕,尽管他用心笼络党人名士,党人名士最终还是要与他分道扬镳。

然而由于董卓集团的骨干分子多出自凉州,与中原党人名士一向存在地域的阻隔,双方政治、文化的冲突,又凸现为关东、关西对立的形式。总之,董卓统治关东,面临着复杂错综的矛盾。关东州郡举兵反对董卓,就是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

(二)董卓集团的羌胡化倾向

以往人们评论董卓之乱,时常将其与羌胡联系在一起,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董卓以并州牧率兵进京,其麾下之兵是从凉州带到并州,再带到洛阳的〔20〕。这支军队民族成分复杂,其中的确搀杂了羌胡。《后汉书董卓传》中平六年卓上书云:“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由同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条,可知“湟中义从”乃是完全羌化的大月氏后裔。“秦胡”一词何义,学界众说纷纭,台湾学者邢义田释为胡化的汉人,是比较合理的〔21〕。不过,汉末凉州的胡化,实质上就是羌化或羌胡化。而羌化的胡(湟中义从)、羌化的汉(秦胡)与羌(即羌胡),当时并无清晰的界限。所以,董卓可以将所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一概称为“羌胡”;应劭可以说“董卓拥胡兵”〔22〕;蔡琰也可以认定“卓众来东下,……来众皆胡羌”了〔23〕。

董卓出身汉族,《三国志》、《后汉书》都有明确记载,皇甫规妻却斥之为“羌胡之种”,这大概是由于董卓颇染于羌胡之风的缘故。《三国志董卓传》:“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董卓少时所居之地毗邻羌中,他与羌帅频繁交往,不断接触羌胡习俗,难免受其影响甚至同化。

《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载杨琦之语:“〔李〕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李傕系北地人〔24〕,北地亦为“羌祸”殃及之域,故杨琦所谓“夷风”,主要应指羌胡之风。《献帝起居注》又谓董卓女婿牛辅帐下有“支胡赤儿”,《三国志董卓传》载赤儿素为牛辅“所厚”〔25〕。支胡即月氏胡,《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条:“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牛辅选支胡赤儿等为亲兵,可信已习惯于其“略与羌同”的“被服饮食言语”。董卓翁婿的经历,绝非个别的现象。凉州诸将中“习于夷风”者,恐怕不在少数。否则,他们是难于同羌胡之兵长期共处的。

这样一来,在中原士大夫眼中,董卓集团在汉魏之际的

活动,尤其是他们进京后的暴行,就带有鲜明的羌胡烙印。

双方的矛盾,又增添了一层民族冲突的色彩。董卓试图在关

东立足,也变得愈加困难。

(三)凉州集团与并州集团

关东州郡与董卓兵戎相见时,吕布等并州武人,却选择了继续与董卓合作的立场。凉、并两大集团关系的演变,对汉末政局的转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汉书董卓传》谓董卓进京之初,“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并、凉势力的合流由此而发端。我们知道,灵帝中平六年以董卓为并州牧,《三国志吕布传》记丁原由并州剌史改任骑都尉,当与此同时。丁原籍贯、家世未详,根据东汉时期官吏任职回避制度,〔26〕可以断定丁原本非并州人。然而丁原的僚佐却是从当地征辟的,如《三国志吕布传》:“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同书《张扬传》:“云中人也。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张辽传》:“雁门马邑人也。……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丁原任骑都尉后移驻河内,据《后汉书公孙瓒传》注引《续汉书》,丁氏在河内至少有数千兵。《吕布传》又称:“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丁原在并州,利用一些武力见长的僚佐,组建了强劲的武装。他离开并州时,又把这支军队带到河内。丁原对吕布“大见亲待”,是要借助他继续控制并州兵。何进“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丁原、董卓皆在其中〔27〕。他们依靠各自掌握的地方武装,同时获得了干预中枢的机会。

袁宏《后汉纪》于灵帝中平六年八月董卓迎少帝还宫一事下复载:“武猛都尉丁原将河内救何氏,拜执金吾。”由此事时间推测,丁原拜执金吾,应是董卓的安排。董卓虽然抢先一步进京,将少帝、太后挟持在手,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但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又知他在军事上并不具备压倒丁原的实力。董卓急于发表丁原为执金吾,着意加以安抚,反而暴露出他对丁原及并州兵的戒备、畏惧之心。

丁原拥兵自重,对董卓构成肘腋之患。而董卓能否顺利铲除丁原,关键又在吕布。那幺,吕布何以会背叛丁原而投靠董卓呢?如上所述,董卓进京时兵力有限,丁原凭藉并州之兵,足以与之抗衡。董卓采取欺骗手法:“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28〕吕布等并州将大概也被迷惑,一时慑服于凉州大军的威力。又《吕布传》谓卓“以布为骑都尉”。上文提到丁原在河内时任骑都尉,董卓擢吕布为骑都尉,大约是让他接管丁原旧部。我怀疑,这可能就是董卓引诱吕布倒戈的条件之一。

不过,吕布投靠董卓,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吕布、董卓所在的并、凉二州,东汉后期既是“羌患”蔓延的主要区域,又是对羌战争的主要战场。并州境内原本有许多内徙的匈奴人,后来又涌入大量羌胡。羌胡与汉人长期杂居,董卓及凉州将因而“习于夷风”,已见上述。吕布一班并州将,可信亦与之类似。《吕布传》谓董卓“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他们同样“寡于学术”,而以骁武闻名乡里;最初又都担任低级军职,早年经历十分相近。董卓、吕布二人气味相投,并非偶然。

《后汉书》称“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除凉州将外,也应包括吕布等并州将。董卓政权中官员的高低、文武之别,同时又成为关东党人名士与凉、并武人集团的分野。《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录》:王睿“以坚武官,言颇轻之。”琅邪王睿系大族名士,已不待言;孙坚的身分,按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是“不以文化见称的次等士族”〔29〕。他们的关系表明,汉末大姓名士对于武人阶层的态度,是相当轻蔑的。

孙坚、董卓处在敌对状态,李傕、吕布分属凉、并二州,但是他们又有共同的特点:即缺少学术声誉,而以武力着称。他们都属于社会地位不高的武人阶层。

概言之,并州武人集团追随董卓与关东党人名士对抗,最终取决于他们地域、文化、习俗及社会阶层的背景。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董卓政权的本质,是代表一批来自西北边州、深受羌胡影响的中下级武官的利益。

三、董卓迁都与王允之谋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挟献帝迁都。 据《三国志武帝纪》,关东联军方面的曹操,对此有一番评论:“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依曹氏之见:如果董卓高举献帝的旗号,分兵占据长安、洛阳,仍能与关东诸军抗衡。但是,董卓却执意放弃洛阳,退守关中,这究竟是出于什幺考虑?董卓入关不久,便出现王允之谋,董卓政权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此事的背景又是什幺?

写不开了,还没论述马贼,给了分再写,累啊!

原神的原石后期会越来获得的越少吗?

我给你计算一下原神后期是原石获取情况

(不算跑图开箱、剧情任务、世界任务、尘歌壶等一次性所得)

每天4委托40原石+完成全部委托的20原神供60原石

月卡90原石(有的话)

米游社签到(每月60)

深渊(一个月刷新两次)全部有600原石(打得过的情况下)

假设每月有30天那么你一个月可以获得

委托1800+月卡2700+深渊1200+米游社签到60 = 5760原石

活动原石:

游戏内:

每期活动可得500到1000左右,每期活动持续时间基本10天

角色试用:20原石,和up池时间一样,持续时间为20天

游戏外网页活动:每期时间不定,每次可得40到120左右

该活动可得40原石

米游社活动发帖奖励(不好弄),详情请前往米游社查看,

活动奖励详情

  • 评论列表:
  •  蓝殇野梦
     发布于 2022-07-01 06:36:44  回复该评论
  • 。渭水仙境中有一少年,自小与世隔绝。每日里听从左慈教诲、习文演武,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却因年少好动,经常偷偷前往人间,也因此看多了乱世疾苦,民不聊生,常常心生不忍。一日,他依旧悄悄出了仙境,发现陇西当地的豪强在围攻几个年轻人。从
  •  晴枙矫纵
     发布于 2022-07-01 06:24:41  回复该评论
  • 。 孙权:“两位干什么呢?” 孙权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两个人站着睡着了。 孙权:“MY GOD!这样都能睡!” 刘备:“竟敢藐视比赛,来人啊。给我拖出去......取消比赛资格!” 张辽,关羽:“再给一次机会吧!再给一次机会吧.
  •  听弧里予
     发布于 2022-07-01 13:39:30  回复该评论
  • ,但他寻而兼并了何进兄弟及丁原部曲,“京都兵权唯在卓”矣〔14〕。《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春秋》,董卓倡议废立时称:“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他军权在
  •  柔侣乙白
     发布于 2022-07-01 13:35:53  回复该评论
  • 。关东州郡举兵反对董卓,就是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 (二)董卓集团的羌胡化倾向 以往人们评论董卓之乱,时常将其与羌胡联系在一起,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董卓以并州牧率兵进京,其麾下之兵是从
  •  温人情票
     发布于 2022-07-01 08:04:13  回复该评论
  • 甚至连皇甫嵩、曹操一类人物,也囿于名教而不敢造次。皇甫嵩出身凉州将家,又追随党人名士,渐入清议之中。他在军事上一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子郦就当面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