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网络诈骗的手法
- 2、骗子用什么手段进行qq盗号或微信盗号
- 3、骗子是如何通过微信收付款盗取钱财的?
- 4、那些发骗子信息的是怎么盗qq号的?
- 5、骗子盗老师QQ骗家长2400元,骗子是怎么得手的?
- 6、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网络诈骗的手法
诈骗手法:骗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QQ账号、邮箱账号后,向用户的好友、联系人发布信息,声称遇到紧急情况,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网络上又出现了一种以QQ视频聊天为手段实施诈骗的新手段,嫌疑人在与网民视频聊天时录下其影像,然后盗取其QQ密码,再用录下的影像冒充该网民向其QQ群里的好友“借钱”。
防范:遇到此类情况,头脑中务必多一根弦,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到本人,确认消息是否源自好友或联系人,避免上当 诈骗手法:“网络钓鱼”是当前最为常见也较为隐蔽的网络诈骗形式。所谓“网络钓鱼”,是指犯罪分子通过使用“盗号木马”、“网络监听”以及伪造的假网站或网页等手法,盗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证券账号、密码信息和其他个人资料,然后以转账盗款、网上购物或制作假卡等方式获取利益。主要可细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式大量发送欺诈性邮件,这些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或是以各种紧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录某网页提交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信用卡号等信息,继而盗窃用户资金。
二是建立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犯罪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网页内容都与真正网上银行系统、网上证券交易平台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系统或者伪造银行储蓄卡、证券交易卡盗窃资金。还有的利用合法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恶意代码,屏蔽住一些可以用来辨别网站真假的重要信息,以窃取用户信息。
防范: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开通网上业务前应前往正规银行索要资料,登录正确的网页办理业务,避免上当受骗。 警方通报:目前全国最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是利用“××银行E令行卡过期”、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网上转账只需输入常规静态密码及E令(××银行网银客户持有的动态密码显示设备)的动态口令,无需USBKey(硬件数字证书载体)的特点,通过发送“××银行E令过期”等虚假短信息,诱骗受害人登录与××银行官方网址(www.×××.cn)相似的“钓鱼网站”,从而窃取受害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口令。一旦得手,犯罪分子迅速通过网上转账将受害人账户内的资金转走。
当受害人发现账户资金被盗时往往已错失破案时机,加之多数民众对这种新型的诈骗犯罪手法尚不了解,防范意识和能力很低,极易上当受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此种犯罪手法的诈骗短信示例:“尊敬的网银用户:您申请的××银行E令行卡即将过期,请尽快登入www.×××××.com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银行)”
由于诈骗网站大都在境外,接到举报后要关闭该诈骗网站往往需要一定周期,且犯罪分子经常变换域名和IP地址,以逃避打击,因此请广大市民一定提高警惕。
警方提醒,如接到类似的诈骗信息,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向12321举报中心举报,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警方调查,传统电信诈骗手段嫌疑人一般冒充电信局等工作人员谎称事主电话欠费,然后转向冒充的“公安人员”,谎称事主身份信息被冒用并实施诈骗:
1.有些嫌疑人拨打事主电话时冒充114工作台,来电显示电话号码为114;
2.嫌疑人谎称事主医保卡在异地药店买药消费,已经“不能用”,进而告诉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接着实施诈骗;
3.嫌疑人自称是快递公司工作人员,称有两个邮件一直没有送到,邮件是公安分局发的,主要内容是信用卡欠费已经被法院起诉,还牵扯到一个几千万元的金融案件,进而实施诈骗;
4.嫌疑人在告诉事主电话欠费的同时,告知事主电话欠费是假的,实际上事主的信息泄露有可能卷入案件,建议做一个金融保单,进而实施诈骗;
5、冒充黑社会诈骗。警方通报,传统方式中,嫌疑人一般发短信冒称“东北黑社会李大龙”实施诈骗。新手段中,嫌疑人直接打电话冒称是“二秃子”,并告知事主得罪人了,有人要取事主的手腿,接着称只要汇款就告诉事主指使人是谁并且不再找事主麻烦。嫌疑人一般自称东北人,外号叫“刘老四”、“四哥”等,此类手法为以前手段的演变。
8种常见的网购诈骗请您看明白
从目 前情况看,网购诈骗主要有以下8种方式:
一是谎称其货品为走私物品或海关罚没物品,要求网民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押金、定金;
二是谎称网民下订单时卡单,要求网民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
三是谎称支付宝系统正在维护,要求网民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四是谎称购物网站系统故障,要求网民重新支付;
五是谎称网店正在搞促销、抽奖活动,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等等;
六是网民在网购飞机票时,嫌疑人谎称网民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要求网民重新支付购票款;
七是谎称需要进行资质验证,要求网民支付验证资质费;
八是谎称店内无货,朋友的店里有货,于是推荐一个看似差不多的网址。
6大网购欺诈及防范措施
6大网购欺诈手段
1.以虚假网购信息诱人汇款。在当地重点论坛和网上社区发布网购信息,吸引网民到该网站。在取得网民信任后,要求网民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或转账,等网民发现上当后,将此前公布的联系电话变成空号或公用电话,而网民通过QQ、UC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其进行联系时,却发觉自己被列入黑名单。
2.以便宜货为诱饵实施诈骗。在淘宝等大型网上交易平台开设网店,并放置特别便宜的商品,利用网民喜欢买便宜货的心理,将网民在大型交易平台的电子交易渠道转移到其设计的虚假网站进行电子交易行为。
3.“网上购物金卡”的骗局。不法分子通过在路上遗弃“网上购物金卡”的方式诱使贪图便宜的人上当。“网上购物金卡”写明查询方式,如果拾到者照该方式网上查询,往往显示有大量余额,但这些钱只可以到该网站购物,但这其实是不法分子设下的一个“高级陷阱”,接下来通过一系列连环套骗局,骗取事主钱财。
4.利用QQ实施诈骗。行骗者在网上利用QQ寻找作案目标,向作案目标低价兜售有纪念和收藏价值的贵重物品,并承诺先交订金,余款货到交款。爱好收藏的人往往经不住“低价”、“纪念和收藏价值”的诱惑,贪图便宜,甘愿冒险,试着订一套或二套,当把订金汇入对方账户时,对方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5.克隆著名网站实施诈骗。将网页做得和著名网站几乎一样,但网址往往与著名网站只有一个字母之差,让人分辨不出真伪,使人不知不觉受骗上当 。
6.拟制虚假中奖消息。犯罪分子冒充国内知名的游戏、购物、娱乐等大型网站或经营单位,向网站用户发送虚假中奖信息,谎称当事人中了大奖,并提供一个和该网站网址非常相似的网址链接,要求当事人上网确认。一旦用户点击该链接,就会登录到诈骗者制作的假网站,按提示进行操作,就会显示当事人确实中奖了,并要求当事人打网站上留的“客服电话”,咨询领奖事宜。打通电话后,骗子就会冒充网站工作人员,以奖品邮寄费、奖金个人所得税、账户保险费等要求当事人向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而后便消声匿迹。
防范措施
消费者在选择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商品交易和购买服务过程中,注意以下要点:
1.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模式(物流快递代收货款,收到货品后再进行支付)。
2.选择具有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平台进行交易(多使用支付宝、财付通或paypal等第三方支付模式交易)。
3.选择具有消费者保障制度的交易平台(指具有7天包退换、正品保证、30天免费维修、假一赔三等消费者保障制度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4.选择店铺的产品质量、货源和售后服务具有品牌厂家认证网店(各品牌厂家开设的直销网站,如联想、戴尔、凡客诚品等)。
5.索取网购销售凭证,防范霸王条款(向经营者索要购票凭证或者服务单据,为解决网上购物的纠纷提供凭证和依据)。
识别和防范虚假钓鱼网站的五种方法:
1.查该网站有没有公布详细的经营地址和电话号码。
2.检查公司所在地与注册地址是否相同。
3.检查网站是否提供用实名登记的联系方式。
4.检查版权所有地址与固定电话所在地址是否一致。
5.检查网站货物的价格是否是超低价格 。
骗子用什么手段进行qq盗号或微信盗号
发一些网址叫您点开,如果您点开了那个网址里面的木马就植入您的系统,就可以知道你所有账号的密码
骗子是如何通过微信收付款盗取钱财的?
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盗号诈骗,通过盗取好友微信账户,冒充好友向当事人进行诈骗,比较老土的一种盗窃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成功的,有人要求借钱,可以先打个电话去直接沟通交流,上当可能性几乎为零。还有一个最近新型的二维码诈骗,骗子称给消费者返利或者便宜,发送的二维码实则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个人信息。之后是利用个人信息去做社工或者直接找回密码什么的。这个法子有些防不胜防,遇到了及时报警吧。
那些发骗子信息的是怎么盗qq号的?
在空间发中奖信息的,属于诈骗信息,而点歌的是会扣拨打用户的高额话费的,他们主要不是盗QQ,二是QQ的附属价值
骗子盗老师QQ骗家长2400元,骗子是怎么得手的?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的诈骗手段,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骗取钱财。骗子诈骗的手段有非常的多,这一次骗子又发明了新的诈骗手段,而且还骗走了对方2400元。那么这个骗子是如何得手的?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社会上频频发生,而且还制止不了?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个人的信息没有保管的特别好,从而遭到泄露,然后被骗子抓住把柄。所以大家干什么都要留一手,也要留个心眼。
骗子盗老师QQ骗家长2400元
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杭州,更可恶的是发生在幼儿园里。这个骗子盗取了老师的QQ,并且冒充老师的身份,在家长群里发布收费消息。此时家长们也不能辨认,也只好听从安排,毕竟是老师。也因此骗子就轻而易举的骗走了家长的2400元,这个骗子用的借口是孩子们要做防疫体检,听到这个家长肯定都非常的支持了。然而他们却发现的非常的晚,骗子又开始下一次的骗局。
那么这些骗子是如何得手?
首先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老师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比如说填表之类,然后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泄露出去,骗子也抓住了这个点来进行诈骗。要么就是有的骗子对网络运用的非常的精明,从而对老师的QQ进行盗取。这次的这个骗子也是非常的有头脑,来假扮老师问家长们要钱,才会轻而易举的就到手。
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首先就是在外出或者是填写表格的时候一定要留个心眼,尽量不要把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填写上去。然而像此次事件,听到学校要钱,家长可以亲自到学校去询问一下,也可以避免最后悲剧的发生,也可以谨防上当受骗。
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信息的诈骗是怎样实现的?
木马程序属于计算机病毒的一种,但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一般不会进行自我复制,也并不会“刻意”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短信、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如您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您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例如,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发送短信,短信中的链接其实是一个“钓鱼网站”,而下载的客户端实际上是一个木马病毒。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窃取卡片信息并进行网络购物,同时将发送到客户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完成支付。
为防范上述诈骗行为,保护您的账户资金安全,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1.不法分子能利用“伪基站”冒充任意号码发送短信,因此即使收到中奖、软件推荐等显示为官方号码发送的短信,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回拨进行确认。
2.木马病毒往往会伪装成其他应用,并通过“钓鱼网站”、短信、图片、邮件、压缩包、聊天软件等方式传播,建议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应用软件等内容。
3.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移动终端安全。
4.下载网银支付类应用要到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5.开通短信通知服务,账户发生异常变化后,及时联系银行,封锁账户或挂失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