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腾讯被入侵”是被一个叫失色的美女黑的吗?真的假的啊?
- 2、被网络诈骗十几万,报警没什么用,有其他方法可以处理吗?
- 3、湖北一大学生化身黑客入侵电商平台隔空盗走73万,最终得到了什么处罚?
- 4、大学生被诈骗的例子
- 5、外籍头目毒品控制90后黑客盗刷银行账户获20余万是怎么回事?
- 6、15岁上浙大、22岁获世界冠军的天才黑客疑似被开除,究竟怎么回事?
“腾讯被入侵”是被一个叫失色的美女黑的吗?真的假的啊?
1 腾讯被入侵案告破,真凶竟是美女黑客“失色” 2009年9月10日腾讯公司(网络即时通讯工具qq的运营公司)称近期发现公司内部oa管理系统、客服系统、虚拟币卡管理系统、游戏后台管理系统等约八十个系统被人非法入侵,内部13台服务器还被设置木马病毒,该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被严重破坏。重要机密被盗取,经广东省网监局调查,入侵者竟是,在网络红透大江南北的美女黑客,长相甜美,加上身怀高超的电脑技术,“失色”被冠上了“美女黑客”的头衔。并且她以被多次被媒体报道了. (曾经风光一时的美女黑客“失色”) 2009年9月10日 组织国内外多个黑客组织 入侵腾讯公司的服务器,导致多个省份腾讯用户不能正常使用。记者电话采访了腾讯公司知情内幕人士,内幕人士说这次被窃取的资料是重要的机密数据如果在黑市上卖出可以直接获利上百万元,前天晚上,因涉及使用和传播非法技术,她的空间都是传授别人黑客技术的文章和教程,拥有上百万点击率的“失色”QQ空间被关闭。 记者试图进入失色的QQ空间但是已经被封闭了了,记者联系了QQ号为592722361失色,但是她一直没有回复,据传闻她以被公安机关通缉拘捕, 记者进入失色因为空间关闭而新开的博客, 发现大量本来是黑客技术的文章被删除。 今年9月份以来,失色利用自己发现的腾讯的系统漏洞,非法侵入该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通过数据流侦听的方式,逐步取得公司域密码及其他重要资料,进而取得多台服务器及pc机的控制权限,以及oa管理系统、客服系统、虚拟币卡管理系统、游戏后台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数据库的超级用户权限,在13台服务器中植入木马程序,并利用所获得的数据库管理权限,先后修改多个用户号码的密码及密码保护资料,窃取了价值较大的网络虚拟财产”。 此前闹的沸沸扬扬的腾讯被攻击案也是“失色”一手策划并且组织实施的,是一起有预谋并且情节相当恶劣的一起案件:2009年6月25日17:46分开始,广东网络用户开始陆续出现无法正常打开网页,同时也无法登陆QQ的现象。此事纷纷引起了各大网络用户者的高度关注!不久后有网友发布了一则消息。“腾讯的上千台服务器全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黑客攻”期后,我也受到了来自Q友的转贴消息。消息大致如下:2009年6月25日下午17点40分起,腾讯的上千台服务器全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巨大流量的黑客攻击。这一震惊全国的事件是由失色一手导演策划的, 2009年6月25日17:46失色发动了历史以来最大黑客攻击,到18点16分,攻击还在持续,腾讯所有的服务器全部瘫痪,所有的腾讯产品均无法使用,2009年6月25日下午18点30分,攻击继续中,腾讯所有服务器无限重启中,所有腾讯产品均无法使用,腾讯的上千台服务器全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巨大流量的黑客攻击。这一震惊全国的事件本事被怀疑是搜狗和腾讯的输入法案,记者联系了处理改案的办案民警,据介绍失色也交代了这次的攻击案全过程,领导策划的并且有预谋的,根据内幕人士透露失色在这次攻击案中非法获利超百万余元。
被网络诈骗十几万,报警没什么用,有其他方法可以处理吗?
被网络诈骗十几万,已经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这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如果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可以进行必要的私力救济。如果发现诈骗犯罪的线索或者诈骗犯罪嫌疑人也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湖北一大学生化身黑客入侵电商平台隔空盗走73万,最终得到了什么处罚?
湖北有一位大学生化身黑客入侵电商平台,隔空盗走73万,最终被刑事拘留。由于涉案较大,坐牢必不可少,能够有如此聪明才智钻网络漏洞,获取73万元金额,证明智商比较高,可是却没有用在点子上,不免让人感到可惜。电商平台老板对网络安全防护没有意识,在创建平台之时,就没有做出相应的系统来应对这一情况,才让对方有了可乘之机。还好老板的钱最后被追回来,挽回了损失,那么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湖北大学生化身黑客入侵电商平台,隔空盗走73万
这位大学生和其他两个同学一起合伙做的坏事,他们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盗走73万之后,还刻意把记录全部都进行了删除,为了把这些钱挥霍一空,还请专业团队来帮忙洗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使做的再完美也会有蛛丝马迹,相关工作人员根据留下的电子记录进行反复的筛查,才最终把嫌疑人锁定,并且到福建把这几位大学生给抓获了。当得知身份是学生之时,相关工作人员也感到吃惊。
二,最终得到了什么处罚?
他们已经被刑事拘留了,触犯了盗窃罪,并且非法使用电脑。电商平台老板也比较无辜,也是属于创业者,在电商平台上投入了不少心血,本身在账上有73万,结果一查账号上竟然就只剩只有0元。如果想要在电商行业创业的,老板们也要提高警惕,需要防护的软件必不可少,否则平台就像无人值守的金山。有些事情确实很赚钱,触犯法律的事千万不可以碰。
总之,本身有着大好前途,可是这几位学生却因为一时的鬼迷心窍,而把自己送上了犯罪之路,人生从此留下污点。
大学生被诈骗的例子
高校内诈骗案例的常见类型及例子
1、电话、短信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短信说你的银行卡有欠费,或者中奖,生病等信息,如有疑问请咨询什么什么的电话。当你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你将一步一步被对方诱导或威胁进入圈套,直至你将自己各个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到他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上为止。
2、传销。传销组织经常打着工作的名义,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被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精准“设钩”,在求职、交友、征婚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
3、校园贷和网络刷单被骗。“校园贷”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通过简单的手续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经常向学生推销“校园贷”业务。与官方政策允许的帮助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完全是两回事。
4、以“遇困”老乡的身份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某种途径获知被害人籍贯在何处,以家乡话套近乎,吹嘘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后帮忙等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信任,借出钱物,之后逃之夭夭。
5、以遇困的名校大学生的名义诈骗。诈骗分子往往谎称自己是某名校的大学生,并出示假的学生证、身份证、介绍信等,在外搞社会调查被盗钱包或钱用光要求借用电话卡使用一下进行试探,步步深入,一旦觉得行骗对象可能上钩即提出要求帮助、借钱返校。
6、以谈恋爱的名义进行诈骗。诈骗分子所选择的对象多为女学生,他们称自己是某学校的学生,同女学生接近,吹嘘自己来自某沿海发达城市,家境优越,取得女生好感后,即提出以其交朋友、帮助购物,进而称急用不断提出借钱,有的诈骗分子不仅骗财而且骗色,严重伤害到女生的身心健康。
7、以代购低价物品为借口诈骗。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谎称“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电脑等物,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骗取他人财物。
8、利用介绍勤工助学诈骗。这是这年来针对较多学生的、常见的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往往在邻近学校周边地区。设立职业中介场所(有的是个体职介所与所谓的用人单位联合诈骗学生中介费、押金等),将求职的学生介绍到骗子自行设立的所谓“用人单位”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假意录用,要求学生交纳一定的“建档费”、“工作卡工本费”、“保证金”、“押金”等,“就业单位”多分配给较多繁重的推销市场、调查任务,之后以工作不达要求为由拒付工资或以“保证金”抵消处罚等,“用人单位”临时租用几间房为“公司”,一旦败露,即作鸟兽散。
9、借口帮助落实工作单位诈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毕业分配落实工作单位难,吹嘘自己有关系,可以帮助落实工作单位,骗取学生及家属的介绍费、帮忙费。
外籍头目毒品控制90后黑客盗刷银行账户获20余万是怎么回事?
在昨日举行的案情通报会上,警方认定这是一起高科技、高智商、跨境、跨平台的新型电信网络犯罪,涉嫌犯罪团伙头目利用毒品控制“黑客”,通过破解电子产品的密码,在1个多月时间内,窃取多名被害人至少20余万元。
深夜“不知不觉”账户被盗刷
今年2月3日,深圳警方接到市民何先生报案称,自己手机被远程锁定,某电商平台账户在凌晨被盗刷。据何先生表示,当晚自己在凌晨4点左右醒来,下意识地操作手机时发现手机黑屏,随后他发现,自己的手机曾被一个陌生号码接管。
来自运营商的短信显示,这是一项办理添加副号的业务,何先生的手机号码被他人添加为副号。当副号手机关机,所有短信都会被主号接收,有人趁此期间接收何先生的短信验证码,在其某电商平台账户用白条消费和申请贷款,把钱款通过银行卡转账和ATM机无卡提现窃取,造成何先生损失53000元。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罗成钢介绍,警方经调查发现,还有多名受害者和何先生情况相似,系同一团伙作案。该团伙从2017年1月份开始作案,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可以查实的通过这种方式窃取多名被害人共计20余万元资金。“为了让受害者难以察觉,犯罪分子专挑深夜作案,整个过程不需要与受害者有任何接触,受害者也无需回复任何短信,防范十分困难”。
罗成刚说,通过摸排警方发现,跟何先生网络账户所有相关的盗刷消费均来自于大连。
2月26日晚,深圳警方在大连经济开发区和金州区控制犯罪嫌疑人韩某、陈某、杨某,警方同时缴获笔记本电脑一台、作案手机若干部、20余张作案银行卡。
入侵“云服务”分多步骤作案
经警方、手机生产商360公司和运营商中国移动调查分析,该犯罪团伙通过多个步骤进行作案。
首先是掌握了受害者网银四大件(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以何先生的案件为例,1月30日,犯罪嫌疑人利用已经掌握的何先生个人信息,通过技术手段尝试盗取其手机“云服务”账号,由于何先生使用的密码较为简单,“云服务”账号最终被成功登录。
2月3日凌晨,犯罪嫌疑人用自己的手机号作为主号,利用“云服务”平台的“短信回复”功能回复绑定运营商副号业务的确认短信,并向何先生的手机号发出绑定副号申请。因绑定副号需要机主二次确认,犯罪嫌疑人利用已攻破的手机“云服务”平台的“回复短信”接口,在何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主副卡绑定,使何先生手机号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副号。
最后,犯罪嫌疑人再利用“云服务”的“销毁资料”功能,强迫受害者手机处于离网和关机状态,其间犯罪嫌疑人利用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入侵何先生网络购物平台账号,用白条进行消费,再发起互联网贷款,将相关钱款通过何先生的银行卡转账到犯罪嫌疑人的账户中。
外籍头目毒品控制90后“黑客”
经警方调查,1978年出生的新加坡籍犯罪嫌疑人韩某是该团伙头目,常年在中国大陆活动,通过网络社交群获取大量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及捆绑的手机号等信息。据韩某交代,他常年在大连生活,并包养着一名情妇,生意失败后开始从事诈骗,并从广西找来陈某和杨某做帮手。
犯罪团伙中,1990年出生的陈某主要负责实施银行卡盗刷,研究各品牌智能手机和运营商业务;1975年出生的杨某则负责去ATM机取款,每次从取得的现金中分取20%的利益。
“陈某是一名90后黑客,技术很强,盗刷能否成功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警方透露,韩某还长期用毒品对陈某进行控制。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陈某并没有从该案中获得钱款“提成”,他所获得的仅是韩某为他提供的毒品。
每个诈骗目标平均研究7小时
经初步审讯,警方发现此团伙对各家手机“云服务”的功能非常了解。2016年11月起,陈某着手研究“云服务”,结合已掌握的网银四大件信息,企图寻找作案机会,经过2个多月的研究和测试后开始作案。
警方表示,这个犯罪团伙选择作案目标非常谨慎,实施盗刷前,对每个作案目标各种信息的梳理研究时间平均达到7小时。犯罪团伙被抓时,陈某还在测试另一知名国产手机品牌“云服务”的盗刷方式。
不仅如此,该犯罪团伙对各种运营商业务、银行转账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就在作案前,陈某还多次致电运营商,对副号绑定无法生效的各种情况进行咨询。据陈某交代,由于农行、建行的转账系统安全性相对较高,如遇行骗目标使用这两家银行卡就会放弃作案。
提示
分开设置密码可以回避风险
综合多方调查,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依托于个人信息非法交易产业链,结合了手机“云服务”、运营商副号业务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高科技、高智商、跨平台、遥控式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时,团伙具备很强的反侦察能力,为躲避追查使用无线网卡作案,作案地点也经常变换,通常选择不需身份证登记的小旅馆居住。
罗成钢介绍说,目前可以对广大手机用户所做的提醒是,为了确保财产安全,可以在密码设置上多下一些功夫:“消费平台的密码、手机密码以及在互联网其他领域的密码,尽量不要设置得太简单,也不要设置成同一个,这样被破解的风险会减小很多”。
专业人士表示,从这起案件不难看到,随着执法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增加,诈骗团伙也在变得越来越高度专业化,未来跨平台、跨厂商、跨业务链条的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犯罪形态会越来越多。
15岁上浙大、22岁获世界冠军的天才黑客疑似被开除,究竟怎么回事?
Flanker是谁?他是何淇丹,江湖名号Flanker,知名互联网企业安全总监,世界顶级黑客大赛Pwn2Own Mobile 和 PC 双料冠军,Google Android Security Top Researcher ,BlackHat USA和DEFCON演讲者。 这位在黑客圈里知名的Flanker大有来头。
少年时期,他虽参加了一些小型计算机竞赛,但更多的是比拼于化学竞赛,这些奖项成功帮他高考加分考入浙江大学。那一年,他才15岁。上大学后,Flanker开始参加各种计算机竞赛。先是ACM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后来又接触CTF后,就开始打CTF(Capture The Flag,网络安全领域中指的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竞技的一种比赛形式)。19岁那一年,在有安全圈奥斯卡之称的Defcon总决赛中,Flanker所在的蓝莲花战队历史性地作为华人世界首次入围DEFCON CTF总决赛的队伍。渐渐的,Flanker有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安全研究员。Flanker加入了某知名美股上市公司担任安全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安全。那时,他还没满26岁。
随着近期互联网员工自杀、猝死等一系列事件发酵,这位天才黑客、公司前员工也因几条微博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目睹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员工后因发布相关照片被逼主动辞职 ,后他推送了的一篇「被离职,你该做些什么保护自己?」文章并给出了几条建议。
如果说Flanker事件属实,他的确遵守了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