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9个来自“转化率优化专家”的建议!
摘要:未来,当一切基于云,数据会成为二氧化碳一样的生存副产品,每一个岗位都会被赋予“运营”的属性,每一个工作目标都将离不开“优化”这个动作。这是来自数据观的预言。而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来自:数据观
未来,当一切基于云,数据会成为二氧化碳一样的生存副产品,每一个岗位都会被赋予“运营”的属性,每一个工作目标都将离不开“优化”这个动作。这是来自数据观的预言。而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一个设计的改变,能将网站点击通过率提升192%、转化率提升27%——可能吗?Hubspot的测试证明:可能!这就是“转化率优化”(Conversation
Rate
Optimization)的魅力,它的英文缩写是CRO,通过优化转化流程,降低获客成本。但是,究竟从哪一步开始做,才能让这样的“奇迹”发生?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9个由转化率优化专家提供的关于CRO的思考与点拨。它们看起来出乎意料地简单,但都经过了实战与时间的证明,很可能就在下一秒,为您的产品/网站也带来“192% up”的改变。
建议一:一个活动,一个页面 (Oli Gardner,Unbounce共同创始人)
为每一次活动设计专门的页面,这似乎是一个常识,但是,有多少人坚决执行呢?因为活动太多,或者频率较高,秉承着“充分利用各种已有素材”的传统工作原则,你决定设计保持不变,只修改其中的文案。其结果就是,文案与设计彼此脱离,或是文案为了配合固定的页面设计,而丧失了自己的风采。
Unbounce的共同创始人Oli Gardner指出,需要为每一次的活动专门设计页面。而且顺序一定是: 1、先写下你的活动文案;2、利用设计将文案充分视觉化。
不要因为“一图胜千言”而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设计上。在拜托设计人员创意出某个吸力十足的页面之前,先告诉他那一千个字到底是什么吧!
建议二:信息匹配 (Ryan Engley,Unbouce客户成功总监)
付费广告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你相信吗,其中的98%都是浪费。
比方说,打开你的百度推广后台,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 你的关键字跟你的着陆页是100%匹配吗?2、 你的创意文案跟你的着陆页内容是100%匹配吗?3、 甚至,你的着陆页标题跟你的着陆页内容是100%匹配吗?
很多运营人员可能后背会冒冷汗了。那么至少,第一步,请将这三个问题中涉及的匹配度提至最高,不要让跟着关键词或广告的人来到你的网站,却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要知道,信息匹配是提升转化率的最有力武器,因为它让人们确认,自己来对了。
建议三:别写文案了,去偷吧 (Joanna Wiebe,Copyhackers作家)
一个送给文案/内容运营的小tips:当你不知道该写什么来打动客户的时候,为什么不试试用客户自己的语言呢?
毕竟,文案的目的是打动客户的心。如果不能做客户肚子里的蛔虫,那么做客户本身也是不错的。就像文案黑客(Copyhackers)的Joanna
Wiebe说的那样,别写文案,去偷——从你的潜在客户群中偷,从他们的网站留言、博客评论里面偷!那些文字情绪饱满,直指痛点,原汁原味,极易共鸣。Joanna曾经从客户评论那里“偷”到一句话,用在引导注册按钮上,结果将转化率提高了400%。
建议四:客户说TL;DR——那就让它短一点 (Georgiana Laudi,Unbounce市场VP)
在老美论坛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评论:TL;DR。第一次看感觉酷酷的,但如果知道它的意思,可能就想哭了。TL;DR其实是“Too
long, didn’t
read”的缩写,用中文说来就是“太长,没看”。我们在做电子邮件营销的时候,最容易引发这样的客户反应。字太多?不看;超过两屏了?不看!
Unbounce市场VP建议,像对待着陆页一样对待EDM,一封邮件,一个目标。只要提供足够让接收邮件的人愿意点击链接的信息就OK了。不要更多,也不要更少。
建议五:审核文案需要固定的流程 (Georgiana Laudi,Unbounce市场VP)
反复的修改、过多人的意见有可能影响优化速度,审核机制不完整也容易影响质量。Unbound的市场VP Georgiana Laudi建议,应当为文案审核制定一个固定流程。其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在审核时,两个(或更多,但也别太多)人比一个好;2、 这几个问题必需确认:文本是否清晰?是否可行动?是否足够亮眼?是否听起来与品牌风格一致?3、 最后,就算这个文案是由boss提供的,也不能无原则地赞同。
建议六:不要轻易改变目标客户 (Oli Gardner, Unbouce共同创始人)
是要客户的数量,还是质量,决定了产品/网站的优化方向。显然,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以质量为王。并且,一旦确定,就不要变来变去了。
“在设计客户体验的时候,面向的究竟是理想中的客户,还是有客户就行?我们曾经制定过两个比较便宜的收费标准,吸引了大批初级市场运营人员,或是不太懂运营的人。虽然客户数量多了,但是给产品的运维支持带来很大的负担。提高价格后,我们留下的是更理想的客户——他们更加专业,而且有充足的预算,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他们。”
建议七:着陆页必需包含的元素 (Ryan Engley, Unbounce客户成功总监)
讲一个故事需要前因后果,说一个观点需要3个论据支持。虽然你的网站需要很多着陆页,但也不要匆匆写就,每个着陆页都最好包含以下五个部分:
1、 产品形象图2、 标题与副标题3、 功能与收益4、 社会认同/名人背书5、 行为召唤
如果五个太多,那么也至少有以下三个:
1、 行为召唤2、 标题与副标题3、 一个视频,包含产品形象、功能/收益、社会认同等内容。
建议八:尽可能多的A/B测试 (Peep Laja,ConversationXL创始人)
做转化率优化,需要大量的A/B测试,毕竟,如果需要最大程度地优化产品/网站,不但要了解用户为什么留下,也应该了解用户为什么离开。
不过,根据专注于转化率优化的机构ConversationXL2016年的报告,大多数企业每月做A/B测试的次数都小于5,43%的企业每个月只做1-2次测试,仅有不到1%的企业每月测试超过20次。
ConversationXL创始人Peep
Laja建议,要尽可能多的测试。这个建议并不是空穴来风,Twitter从几个月做几次测试提升到每周至少10次测试后,恢复了用户增长;而GrowthHacker.com在瓶颈期也曾用每周保持三次测试的方案,让增长速度保持继续提升。当然,测试不是目的,仅是开始;以测试得到的数据反馈为依据,进行优化,并达到提升,才是目的。
建议九:打开脑洞,尝试各种改变 (Ginne Mineo,Hubspot作者)
你可能很熟悉自己的产品/网站了,并且认为某些标杆产品/明星网站的做法一定没有错。但是,依旧可以作出一些改变,来尝试新的增长点。
Hubspot曾经有过一次测试,就是取消网页底部的通栏行为召唤按钮,改为滑入式的设计,当右边的滚动条消失时,也就是整个网页被阅读了2/3左右,行为召唤按钮就会出现。
滑入式的行为召唤按钮居然提升了192%的点击通过率、增加了27%的转化率,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对底部通栏存在视觉盲点——这种事,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CRO:有一百个名目 但只有一个使命
现在,如果想迈出CRO的第一步,应该已经有了不少事情可以做。不过,专家们提供的建议只是知识散点,想要把它们串联起来,依旧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梳理。
有趣的是,CRO可能你已经在做了,只是并没有专门或系统地做。
ConversationXL曾在2016年调查了722个专注于转化率优化的人员,发现各公司关于这块工作的划分与定义都不太一样。他们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Title,比如:
数据分析师、转化率专员、转化率专家/顾问/战略家、优化总监、市场总监、数字市场分析师、增长黑客、市场经理、UX分析师、产品经理……
可以看出,在今天,干着CRO的人,很可能顶着别的职位;也可能除了优化转化率,还被制定了其它额外的目标。比如说,某公司市场总监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优化转化率,但同时,因为顶着市场总监的名头,所以还负责着获客与留存,以及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等等。但是,我们依旧认为CRO是一个需要专注、聚焦、用力的整块工作。而且,虽然这项工作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目,却只有一个使命,用Peep
Laja的话来概括就是:聚焦数据驱动的增长。
这样说的原因有两个:
1、 转化率本身是由数据体现的,因此优化动作的发生与结果反馈是由数据来驱动的;
2、 在转化率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大量的A/B测试,然后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得到结果之后,再进行分析-假设-实验的过程。因此,在优化的过程中,数据不可或缺。
可以说,从优化的开始、过程到再开始,都离不开数据。然而如果没有实时、完整、客观的数据,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数据观:帮助你成为CRO高手
相信每一个运营人员手中都有着大量的数据,来自于网站日志、百度搜索、百度统计、在线客服、微信公众号后台等等。但是,它们要不以报表的形式躺在系统后台,无法轻易调出、灵活分析;要不需要每七天导出一次,否则就会永远丢失在浩渺的后台数据之中,再也难以追回。
一个兢兢业业的运营人员,每天需要登陆至少5个以上的平台,把各个平台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告内化成结论,据此对工作进行调整;
比较有追求的运营人员,还会进一步探索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将各个来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找到内在的联系,寻找意想不到的增长线索。
然而,如果没有趁手的工具,单纯靠人力来进行以上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基本与“频繁测试、实时分析、快速调整”的愿景无缘。
数据观,让CRO从理论变成现实。数据连接功能,让您像登陆QQ一样简单的方式,将各种后台或本地的数据连接到一起;数据处理功能,让您能够灵活、自助地处理数据,形成直指业务核心的指标,并且支持自动更新,只需操作一次,每次查看都是最新的结果;数据视觉,直接把数据变成报表,让趋势与问题都更加直观;数据协作,更可以把推广、运营、文案、UI的小伙伴都添加进来,基于数据进行沟通,促成行动。
未来,当一切基于云,数据会成为二氧化碳一样的生存副产品,每一个岗位都会被赋予“运营”的属性,每一个工作目标都将离不开“优化”这个动作。这是来自数据观的预言。而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别再焦虑于‘到底什么是好的转化率’了。开始工作,去优化你现有的转化率吧。”——Peep Laja
joanna app是真是假?
joanna这款软件在双11之前被炒得十分火热,其中更有一些功能被传得神乎其神,那么这款软件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扒一扒这款软件,相信一定可以帮到大家。
joanna app这款软件是真的吗 ?
谎言一:在黑帽会议上展示惊人黑科技
请注意每一位台下观众的神态,在100%一致的观众神态下,台上的主讲人却不是同一人。
谎言二:攻陷苹果iOS,被苹果封杀
文章声称年仅19岁的Joanna因攻陷苹果iOS系统而名声大噪,苹果公司互联网软件和服务总监Eddy Cue曾公开发言:“假如让她回到中国,对美国信息安全就会构成毁灭性的威胁”,并且文章附上了采访图。
照片中确实是Eddy本人,只是拍摄场景是苹果电子书垄断案,Eddy出席做证在法院门口拍摄,当时他本人也并未接受CNN采访,而且CNN有这渣画质也是醉了...
摄影记者在法庭外拍摄原图
谎言三:参加过2013年美国小姐选美比赛
报道称,神出鬼没的Joanna竟然还曾参加过2013年的美国小姐选美比赛,黑客技术+高颜值,完美的简直令人着魔!
文章号称图右为Joanna获奖照片
Joanna“本人”采访画面
虽说现在的化妆技术几乎等于整容,采访中的人物与获奖图片眉眼之间确实有几分相似,只是这排牙彻底出卖了她。
谎言四:Joanna是美籍华裔
Joanna这名女黑客确有其人,只不过国籍是波兰。她曾在博客上发表一篇论文,曝光了一个英特尔CPU的缓存漏洞,成为安全业内焦点人物。
波兰女黑客Joanna
谎言五:亚马逊无人机送货
对于“当天到货”,甚至都搬出了亚马逊无人机这个高大上的东西,但现实情况是,亚马逊无人机项目当前并没有商用,仅是试验阶段。——来自【亚马逊无人机最新进展报道】
谎言六:所谓的“一键比货”与“当天到货”
一键比货并不是什么新功能,国内比价软件比比皆是,例如一淘网、搜狗购物助手、360购物小蜜等; 此外,凡是有过网购经验的人都知道,到货时间取决于电商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送货速度,能不能实现当天到货,和“Joanna”没有半毛钱关系。
谎言七:所谓的“破译全网电商时间系统”
阿里、京东等知名综合电商的“time系统”几乎全部为独立,再如硬件类垂直电商360商城的“time系统”则是依附于360母公司的安全系统。因此,这款APP宣称破译了全网电商时间系统,那就相当于攻破了包括阿里、京东、360等在内的所有企业的time系统。
从技术角度来看,破解上述一家或者两家不是没有可能性,但是要想破解全部,尤其是像360这类的安全企业, 几乎不可能。退一步来说,就算被破解,上述企业也会对漏洞进行修复,修复之后,该APP的这项功能也就失去了意义。
(知乎网友、阿里安全专家云舒也对此进行了否认)
谎言八:全球大数据、破解电商时间黑洞
想要拥有所有卖家的数据,要么正规渠道说服电商平台,要么去黑数据库。只是黑了数据库还大张旗鼓搞个APP供用户使用,当电商平台的安全体系是娱乐系统?
时间黑洞就更离谱,用户抢先半天秒杀,所有商品上线售卖后台都有电商平台或者卖家控制,即便黑掉系统在某个瞬间上线,也会被第一时间发现下线,所有购买记录清空,根本保证不了用户提前秒杀。
谎言九:11月7日IOS和Android同步上线
你想7号上线就能上?应用市场审核时间完全由你掌控?给乔布斯申请特批的固定时间上线?
谎言十:所谓的“提前开抢”
这个功能与抢火车票插件的原理相似,是通过机器智能代替人工操作,通过对12306网站的不断刷新和监控,以提高抢票成功的概率。“Joanna”这款APP也是如此,用户提前设置好时间,便可以实现自动秒杀。
但是,众所周知,秒杀商品由于价格极低数量少,往往成为成为热抢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商企业会在秒杀促销活动在结束后,以人工方式,对秒杀订单进行筛选。一旦发现有用户存在作弊行为,便会取消这部分订单。
此外,文章中还提到“遭到马云和刘强东联合绞杀”以及“获得30亿风投”,这两种说法没有任何来源,纯属无稽之谈。
回顾互联网最近融资时间,美团今年9月最新一轮融资金额为20亿,饿了么8月完成6.3亿美元F轮融资,以二者体量与影响力,融资金额也不过如此。试问,对于一款还没有上线的APP,凭什么能够获得30亿风投?
以上就是这款软件的最新消息,相信应该可以帮助大家辨明真伪。
朋友圈疯传的Joanna App是不是真的 有什么作用
美籍华人Joanna,在黑帽会议上,展示了一项惊人的黑科技——她花了1年时间研究中国人的狂欢盛宴双11,利用独创的黑客技术,开发了一款令人匪夷所思的App:以她名字命名的JOANNA。
通过“一键比货”,调用卖家全球物联网与买家半年内产品体验量级数据,系统自动筛选出全网最低价的真正正品宝贝,杜绝真假掺着卖。
破译全网电商时间系统,实现“提前半天开抢”,熬夜秒杀再也不会扑个空。
JOANNA的功能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科幻电影,而是像一把万能钥匙,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双11电商新模式,实现一键比货、提前开抢、当天到货、终极免单四大颠覆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