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大学生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 2、一般情况下微信号被盗了,别人会拿去做什么?会不会影响到我呢?
- 3、如果被盗号了,需要对被盗后发表的言论负责吗?
- 4、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和IT行业的是不是都可以说他们是黑客?
- 5、盗号的人犯法吗?被抓到判刑吗?
- 6、网上盗号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大学生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诈骗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大学生经常碰到电信诈骗的情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以下情况:骗子冒充朋友跟事主借钱,有短信黄成娱乐节目节目中奖了,让事主转账缴税,骗子冒充外地的公检法让事主转账等等。这些都是电信诈骗的案例。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涉及到钱财,就要万分谨慎,多加小心。万骗不离其宗,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帐;要及时报案。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电的心。
一般情况下微信号被盗了,别人会拿去做什么?会不会影响到我呢?
微信的帐号密码被盗号,盗号者的目的一般是用来诈骗,需要小心防范。
与盗QQ不同,QQ是申请的号码,而微信是使用手机号码注册的,与手机绑定,而手机号基本上不会被盗,犯罪分子盗取微信号后也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获得这个微信号码,自然也就不能像盗QQ号码一样拿来出售,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对微信上出现的骗子加以防范,所以盗微信号者就只剩下一个目的“骗”。
警方提醒,虽然微信与手机捆绑,但仍然存在被盗的风险,犯罪嫌疑人通过发送木马短信,通过控制手机号码来控制微信,或者盗用QQ后控制与之关联的微信。一旦微信被盗,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改密码了,因为手机被植入木马,改来改去都是被人控制的。
而不法分子则利用盗取来的微信号向朋友圈内的好友们发送“借款”“充值”等虚假消息,要求对方汇款到指定账户或手机号码。由于大多数人对微信安全意识不高,且微信好友大多来自QQ好友、手机通讯录,受害人的警惕性降低,因此不法分子诈骗成功的概率很高。
扩展资料:
真实案例:女大学生因朋友微信“求助”被骗1500元
11月21日,黄石一女大学生因为朋友微信号被盗后向其“求助”,自己过于相信微信不会被盗而骗走1500元。
被骗的女生李某是黄石某大学学生,平时大多数都是通过微信与朋友交流。当日中午,李某收到一个微信朋友的信息,因为和对方比较熟,所以李某也没多想,聊了几句后,对方说自己现在在外地,暂时用的是外地手机号码,现在有急事需要打电话,而自己所处的地方没有话费充值点,所以请朋友李某帮助充值,充值之后她会用把钱打到其微信上。
既然朋友在外地有困难,作为朋友应该帮忙,李某于是利用手机向对方提供的一个号码充了1500元话费。充值之后打那个电话号码,始终无人接听,微信上发信息告知对方,对方也没回答。李某这才有些担心,于是拨打这个朋友的电话,朋友听完之后很诧异,自己并没有在微信上要李某帮忙充值。经过查询,发现自己的微信无法登陆,很显然是被盗了。
目前,黄石市公安局下陆分局已立案调查,据了解,之前李某朋友收到一条“我微信被盗了,能否将你手机上的验证码发给我”的信息,她不明就里的将验证码发给“朋友”后,微信号就被盗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女大学生因朋友微信“求助”被骗1500元
如果被盗号了,需要对被盗后发表的言论负责吗?
还是需要担当一点责任的,不能光说一句被盗号了,就把一件事情说过去了,这个太容易了,对人造成伤害或者影响也不是说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如果是有一点责任心的人的话,是会尽量的去挽救和弥补的。
正常盗号的情况下,盗号人是会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冒充你,去骗取你好友的钱财的,最常见的一种套路就是说有事急需用钱,让你的好友转多少钱到指定的卡里之类的,而且这种他一般是会根据你的分组来侧重的发的,比如一些家人或者经常互动比较多的,
他们就会选这些人下手,而这些人因为和你熟,如果不是金额比较大的话,一般是不会电话确认的,这个主要是以QQ等居多,说实话,我原先也被骗过,钱不多,只有一两百块,但是却让我以后长了个心眼,以后凡事在聊天工具上和我聊天借钱的,如果关系好,必须要借的话,就一定是会确认个人信息的,就是转钱的话,就尽量转支付宝,因为这个能看到头像和名字,就不怕转到骗子手里去了。
再说如果聊天是要转到别人卡里或者支付宝的话,那么我是一定会电话确认的,虽说现在都是实名制,但是有时候金额比较少的,一般也立不了案,也很难追回来,所以这种以上的谨慎方式是最好的。
当然借钱是一回事,有时候可恶的是,他还会用你的号去和你的一些好友说一些不好的话,甚至把不借钱的好友删掉,我听说过的一个就是号被盗了,然后把他原本的创建的群全给解散了,等到被人通过申诉找回的时候,里面好友和群已经所剩无几了。
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和IT行业的是不是都可以说他们是黑客?
不能,我就是学计算机的,只能说学计算机的比其他人可能更了解计算机,但他们并不一定能达到黑客的水平,黑客不是谁想当就当的,是要求实力的!
盗号的人犯法吗?被抓到判刑吗?
盗号的人犯法,如果金额较大,达到刑法所规定的数额,会构成盗窃罪,被抓到判刑。如果没有达到,则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虚拟财物一定程度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也属于财产。
法律分析
盗号属于犯法,存在一定价值,达到一定数额,会被判处盗窃罪,处以有期徒刑。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盗窃数额、次数、手段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多次盗窃,数额达到较大以上的,以盗窃数额确定量刑起点,盗窃次数可作为调节基准刑的量刑情节数额未达到较大的,以盗窃次数确定量刑起点,超过三次的次数作为增加刑罚量的事实。盗窃罪只能由故意构成。成立窃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所窃取的是他人占有的财物。误认为是自己占有、所有的财物而取回的,不成立盗窃罪。但是,不能简单地为,只要行为人误以为是遗忘物的,就缺乏盗窃的故意。因为他人“占有”是一个规范的要素,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被法官评价为他人占有的前提事实,就应认为行为人具备了窃罪的认识内容。成立多次盗窃,要求行为人具有“盗窃”的故意,要求行为人在每次盗窃时都认识到自己在实施盗窃行为,但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多次”盗窃。成立人户盗窃,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进入的是他人的日常生活住所。误将他人日常生活住所当做卖淫场所、普通商店而实施盗窃的,不应认定为入户盗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网上盗号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一些利用系统漏洞或者是第三方软件漏洞植入木马程序,或者利用钓鱼类网站进行“守株待兔”等多种方式对电脑植入木马、病毒,进行盗号或者破译某些软件等等不法行为,被称为是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