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15岁上浙大、22岁获世界冠军的天才黑客疑似被开除,究竟怎么回事?
- 2、世界上最顶尖的黑客能厉害到什么程度
- 3、"全球最牛"黑客暴毙,著名黑客有哪些?
- 4、“疯狂”加速的拼多多:问题多多,“劫难”近在眼前?
- 5、拼多多天才黑客疑被开除,这位黑客大佬究竟什么来头?
- 6、拼多多“天才黑客”疑被强制开除,这位黑客大佬究竟什么来头?
15岁上浙大、22岁获世界冠军的天才黑客疑似被开除,究竟怎么回事?
Flanker是谁?他是何淇丹,江湖名号Flanker,知名互联网企业安全总监,世界顶级黑客大赛Pwn2Own Mobile 和 PC 双料冠军,Google Android Security Top Researcher ,BlackHat USA和DEFCON演讲者。 这位在黑客圈里知名的Flanker大有来头。
少年时期,他虽参加了一些小型计算机竞赛,但更多的是比拼于化学竞赛,这些奖项成功帮他高考加分考入浙江大学。那一年,他才15岁。上大学后,Flanker开始参加各种计算机竞赛。先是ACM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后来又接触CTF后,就开始打CTF(Capture The Flag,网络安全领域中指的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竞技的一种比赛形式)。19岁那一年,在有安全圈奥斯卡之称的Defcon总决赛中,Flanker所在的蓝莲花战队历史性地作为华人世界首次入围DEFCON CTF总决赛的队伍。渐渐的,Flanker有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安全研究员。Flanker加入了某知名美股上市公司担任安全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安全。那时,他还没满26岁。
随着近期互联网员工自杀、猝死等一系列事件发酵,这位天才黑客、公司前员工也因几条微博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目睹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员工后因发布相关照片被逼主动辞职 ,后他推送了的一篇「被离职,你该做些什么保护自己?」文章并给出了几条建议。
如果说Flanker事件属实,他的确遵守了本分 。
世界上最顶尖的黑客能厉害到什么程度
厉害到你无法想象的程度,世界几个知名黑客分别是:
1、乔治·霍茨(George Hotz)
霍茨是名年仅22岁的黑客,他因将苹果iPhone手机越狱(jailbreaking),和破解索尼PlayStation 3,而名声大振,而对PlayStation 3的破解,最终也使得霍茨与索尼对薄公堂。
索尼对霍茨提起诉讼,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索尼禁止霍茨破解索其产品。而黑客组织Anonymous则继承了霍茨的事业,针对索尼发起了报复性攻击。霍茨此后被社交网站Facebook招致麾下。
2、尼亚克
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要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去。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葛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这位当年的技术天才,淡泊名利,性格纯朴,早早离开了热闹的中心。这也注定了他必然与计算机业沿着不同的路线,书写各自的历史。昔日的战友乔布斯又在叱咤风云,而他则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3、李纳斯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博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博士的象征性奖励。
主要成就:好像是谈论梦想,又好像是“X档案”中的一段情节。一个21岁的芬兰大学生,在学生宿舍里写了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Linux,然后公布于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程序员为之增补、修改和传播,短短几年就拥有了1000多万的用户,成为了地球上成长最快的软件。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内核之一。使自由软件从产业思想运动演变成为市场商业运动,从此改变了软件产业,乃至IT产业的面貌。
2、丹尼斯
丹尼斯?利奇Dennis M Ritchie(又译丹尼斯?里奇), C语言之父,Unix之父。生于1941年9月9日,哈佛大学数学博士。Dennis M. Ritchie 担任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 (原ATT实验室)下属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系统软件研究部的主任一职。1978年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出版了名著《C程序设计语言(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此书已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C语言方面最权威的教材之一。
在Ritchie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他父亲,而另一个是他的挚友,同为UNIX发明人的Ken Thompson。尤其是后者。有人问过Dennis,他的偶像是谁,不论在计算机领域还是其他领域?他说:我不过是在英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很显然,对我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人物是Ken Thompson。UNIX大部分是他的工作,同样也是C语言的前辈,同样Plan 9系统的大部分工作也是他做的。并且在这其间Ken做了第一个计算机象棋大师。
3、凯文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被称为世界上“头号电脑黑客”。
其实他的技术也许并不是黑客中最好的,甚至相当多的黑客们都反感他,认为他是只会用攻击、不懂技术的攻击狂,但是其黑客经历的传奇性足以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也使得所有网络安全人员丢尽面子。
主要成就:他是第一个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悬赏捉拿”海报上露面的黑客。15岁的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
这件事对美国军方来说已成为一大丑闻,五角大楼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后,美国著名的军事情报专家克赖顿曾说:“如果当时米特尼克将这些情报卖给克格勃,那么他至少可以得到50万美元的酬金。而美国则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来重新部署。”
FBI甚至认为其过于危险,收买了米特尼克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诱使米特尼克再次攻击网站,以便再次把他抓进去。结果——米特尼克竟上钩了,但毕竟这位头号黑客身手不凡,在打入了联邦调查局的内部后,发现了他们设下的圈套,然后在追捕令发出前就逃离了。通过手中高超的技术,米特尼克甚至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控制了当地的电脑系统,使得以知道关于追踪他的一切资料。
"全球最牛"黑客暴毙,著名黑客有哪些?
【"全球最牛"黑客暴毙】
现年35岁的美国著名黑客巴纳拜·杰克(见图)在2010年“黑帽”黑客会议上利用他独创黑客技术令自动提款机狂吐钞票,一跃成为全球最牛的“明星黑客”。而他本打算在7月31日开幕的2013年“黑帽”黑客会议上,展示一项更为惊人的黑客绝技——遥控杀人。然而蹊跷的是,7月25日,就在这项“黑客绝技”曝光前夕,杰克突然在美国旧金山神秘死亡!
据报道,巴纳拜·杰克是一名出生于新西兰的黑客、程序员和计算机安全专家。他曾花了2年时间研究如何破解自动提款机。2010年7月2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黑帽”黑客会议上,杰克将2台ATM搬到“黑帽”会场上,他刚一执行破解程序,自动提款机便不断吐出钞票,在地上堆成一座小山!这段“提款机破解秀”堪称2010年“黑帽”黑客会议上最为轰动的精彩好戏。
时隔整整3年之后,身为“明星黑客”的杰克重出江湖,打算在7月31日开幕的“黑帽”黑客会议上,展示一项更为惊人的“黑客绝技”——在9米之外入侵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无线医疗装置,然后向其发出一系列830V高压电击,从而令“遥控杀人”成为现实!杰克声称,他已经发现了多家厂商生产的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漏洞。
由于美国警方拒绝透露杰克死亡细节,杰克的死引发了各种疯狂阴谋论——有阴谋论者指出,杰克最新针对医疗设备的“遥控杀人”技术不仅会对公众的生活安全构成威胁,也将令生产这些存在漏洞的医疗设备的厂商的名誉和经济利益遭到重创,不排除杰克因此惹火烧身,招来杀身之祸。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道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在中国,很多网友将黑客与骇客区分为一类,实际为错误区分。
【世界著名黑客有哪些?】
1、 【Kevin Mitnick】:
Mitnick也许就是黑客的代名词。美国司法部仍然指责他为“美国历史上头号电脑犯罪通缉犯”。他的所作所为被记录在两部好莱坞电影当中:《Takedown》和《Freedom Downtime》。-
Mitnick“事业”的起点是成功的破解了洛杉矶公交车打卡系统,并因此可以免费乘坐。然后和苹果的Steve Wozniak一样,Mitnick开始尝试盗打电话。Mitnick第一次被判有罪,是因为进入数码设备公司的电脑网络并且窃取软件。
稍后Mitnick开始了两年半的黑客行为,他声称自己侵入电脑、穿行于电话网络,窃取公司的秘密,并且进入了国防部的预警系统。他的落马源于其入侵电脑专家和黑客 Tsutomu Shimomura的家用电脑。
在五年零八个月的监禁之后,Mitnick现在的身份是一个电脑安全专家、顾问。
2、【Adrian Lamo】
Lamo专门找大的组织下手,例如破解进入微软和《纽约时报》。Lamo喜欢使用咖啡店、Kinko店或者图书馆的网络来进行他的黑客行为,因此得了一个诨号:不回家的黑客。Lamo经常发现安全漏洞,并加以利用。通常他会告知企业相关的漏洞。
在Lamo攻击过的名单上包括,雅虎、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和Cingular等,白帽黑客这么干是合法的,因为他们受雇于公司,但是Lamo这么做却是犯法的。
由于侵入《纽约时报》内部网络,Lamo成为顶尖的数码罪犯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一罪行,Lamo被处以65000美元的罚款,并被处以六个月的家庭禁闭和两年的缓刑。
3、【 Jonathan James】
16岁的时候James就已经恶名远播,因为他成为了第一个因为黑客行径被捕入狱的未成年人。他稍后承认自己喜欢开玩笑、四处闲逛和迎接挑战。
James攻击过的高度机密组织包括:国防威胁降低局,这是国防部的一个机构。他的入侵使其获得了可以浏览高度机密邮件的用户名和密码。
在James的“功劳簿”上,他还进入侵过NASA的电脑,并且窃取了价值超过170万美元的软件。美国司法部有这样的一段描述:James窃取的软件可以支持国际空间站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和湿度控制。发现这次入侵之后,NASA不得不立刻关闭了整个电脑系统,造成的损失达到41000美元。现在James立志开办一家电脑安全公司。
4、【Robert Tappan Morrisgeek】莫里斯
.
Morris的父亲是前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科学家,叫做Robert Morris。Robert是Morris蠕虫病毒的创造者,这一病毒被认为是首个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蠕虫病毒。也正是如此,他成为了首个被以1986年电脑欺骗和滥用法案起诉的人。
Morris在康奈尔大学上学期间,创造的蠕虫病毒是为了探究当时的互联网究竟有多大。然而,这个病毒以无法控制的方式进行复制,造成很多电脑的死机。专家声称有6000台电脑被毁。Morris最后被判处3年缓刑,400小时的社区服务和10500美元的罚金。
Morris现在担任麻省理工电脑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教授,其研究方向是电脑网络的架构。
5、【Kevin Poulsen极客】
他的另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是Dark Dante,Poulsen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他采用黑客手段进入洛杉矶电台的KIIS-FM电话线,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一辆保时捷。
此后FBI开始追查Poulson,因为他闯入了FBI的数据库和用于敏感窃听的联邦电脑系统。Poulsen的专长就是闯入电话线,他经常占据一个基站的全部电话线路。Poulson还会重新激活黄页上的电话,并提供给自己的伙伴进行出售。Poulson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最后在一家超市被捕,判处以五年监禁。
在狱中,Poulson干起了记者的行当,并且被推举为Wired News的高级编辑。在他最出名的文章里面,详细的通过比对Myspace的档案,识别出了744名性罪犯。
6、【李纳斯·托瓦兹】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
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道士的象征性奖励。
7、【尼亚克】 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
在硅谷,一个人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的钱财要困难得多。因为财富是声名鹊起的基本条件。而要赢得
财富,就必须勾心斗角、逐利而去。因此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Oracle的埃里森还是英特尔的葛鲁夫,都只能在当地获得毁誉参半的名声。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个人肯定非沃兹莫属。
这位当年的技术天才,淡泊名利,性格纯朴,早早离开了热闹的中心。这也注定了他必然与计算机业沿着不同的路线,书写各自的历史。昔日的战友乔布斯又在叱咤风云,而他则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8、【汤普生】
不可思议的是,当初这个操作系统的诞生,并不是为了把它推向市场,甚至不是为了让更多人使用,而仅仅是作者为了便于自己使用,而且初衷是为了自己更方便地玩游戏。连Unix这个别扭的名字,也是对早期一个名为Multics操作系统开玩笑的称呼。在后来的获奖答谢中,作者之一的丹尼斯·里奇坦然说:“我们的目的是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环境,当然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它”。
然而,在这不经意间,奇迹诞生了,再一次验证了IT业的创新往往是兴趣,而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钱使然。
经过10年的内部使用,于70年代中期开始。Unix第一次公诸于世,就慢慢走向成功,震动整个计算机业。1969年开始工作时,里奇和汤普生根本没有想过要掀起业界的狂热,在1974年以前,他们甚至没有发表过任何关于项目的消息。而当Unix露面时,他们还惊奇于会引起如此大的兴趣。他们并没有积极推销,大学、研究机构可以免费使用,而且还提供源代码。
主要成就:贝尔实验室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工作组的创造力的推进剂。里奇和汤普森在1969年创造了UNⅨ,UNⅨ是小型机上的一个一流的开放操作系统,它能帮助用户完成普通计算、文字处理、联网,很快成为一个标准的语言。
鲜为人知的事实:由汤普森和他的贝尔实验室的同事罗布·派克(Rob Pike)创造的Plan 9,是由UNIX衍生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9、【理查德】理查德·马修·斯托曼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理查德·马修·斯托曼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80年代,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
10、【德拉浦】 约翰·德拉浦
主要成就,发现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向电话话筒吹声)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Cap’n Crunch给几代黑客引入了“盗用电话线路”打(长途)电话的辉煌思想。约翰·德拉浦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青少年时期,试图使投币式公用电话确信得到他的硬币和接通他的电话。
自己独特的工具:嘎吱嘎
11、【雷蒙德】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埃里克.雷蒙德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辨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12、【朱利安·阿桑奇】
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作为“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认为,透露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
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的泄密让他足以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39岁(2010年)的阿桑奇,因涉嫌在瑞典强奸及性侵犯2名女性,被通缉,2010年12月7日他向伦敦警方自首,随即被押送到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出席引渡聆讯,保释申请被驳回。
2012年8月16日,阿桑奇获厄瓜多尔政治庇护。
13、【卡普尔】
1971年,卡普尔从耶鲁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专修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学科。也就是在这时他开始
对计算机萌生兴趣。他继续到研究生院深造。20世纪60年代,退学是许多人的一个选择。只靠知识的皮毛,你也能过日子。那些年里,卡普尔1年可以挣1.2万美元。他漫无目标地在游荡,正如他后来描绘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所说,他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吉普赛人”。
参考地址推荐阅读: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时刻网】
【华讯财经】
【百度百科】
“疯狂”加速的拼多多:问题多多,“劫难”近在眼前?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会翻车?”。
拼多多美国上市不满四年,市值超2000亿美元,其创始人身家曾一度超越马云,成为中国首富。在这市值猛涨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拼多多一直在亏损,直到2020第三季度才实现首次单季扭亏为盈。到此,也许会有人疑问, 拼多多一直在亏损,为什么市值却在不断增长?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拼多多的GMV(网上的成交金额8402亿)、活跃用户(5.63亿)在不断快速增长,投资者看好其未来发展。
投资者看好未来发展是一回事,但如果一家公司一直亏损没有盈利,其管理者来自资本的压力无疑将是巨大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持持续占有的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取得耀眼成绩,相比发展多年,已经相对成熟完善的淘宝、、天猫、京东等老牌电商,拼多多势必需要加倍投入,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强制“疯狂”加班,超越996工作模式,结果导向,不择手段的执行,那么出现问题就是必然了。
事件一:员工猝死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公司女员工张某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猝死。面对网络舆论的质疑,拼多多知乎“高傲”地回应: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 社会 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此回应一出,网络舆论瞬间炸锅,原来拼多多的拼,果然是用命来拼的拼,大致意思总结起来就两条:其一,大家都是成年人,加班是自己选的;其二,猝死是个 社会 问题,拼多多不背锅!
22岁,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换来拼多多站在资本最高点对底层人民的一句嘲讽:“底层人民,谁不是用命换钱!”?
那这是否可以理解成,你的意思就是,人家22岁,花季的小姑娘,发生这样的事只能算活该?作为底层人民,活该用命换钱?
不知拼多多哪里来的底气,如此漠视生命。面对舆论一边倒的批评,拼多多马上甩锅知乎回应不是官方发布的,这是谣言,请大家不要相信。结果被知乎打脸,证明是拼多多官方账号发布。
在铁一般的事实下,拼多多不得已承认,接着转折又来,“临时工”上场了,拼多多回应是供应商使用拼多多官方账号发布回应,与拼多多无关。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在此事件中,我们可以知道,拼多多认为这种“拿命换钱”的现象是时代的本质,可以看到拼多多的冷漠无情以及不断地推卸责任。
事件二:员工自杀
1月9日,拼多多一员工在长沙家中跳楼自杀。拼多多方面表示,对员工不幸离世表示深切哀悼,同时正等待当地有关部门对事发原因的最终调查结果。在此期间,公司将全力配合谭某林离世的善后工作,同时公司将立即在内网OA系统开通心理及特殊紧急事项咨询通道,安排专人为员工提供咨询服务。
从拼多多的通报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拼多多员工的工作压力是相对比较大的,已经影响到身心 健康 ,甚至可能严重到危及生命,事件的背后,是什么在逼迫年轻人至死方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事件三:“莫名其妙”理由辞退员工
近日,拼多多员工王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并配以针对拼多多的言论,此后被拼多多以违反公司纪律制度为由辞退。1 月 12 日,王某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自己的言论确实有些过激,但是并不后悔发布照片,目的是希望引起全 社会 对职工权益的重视。
1 月 11 日晚间,王某在 B 站发布视频透露,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并将相关信息发布至脉脉上,他在 30 分钟内 “被赶出公司”。
对此,拼多多回应称,公司根据王 * 所发帖的某匿名社区公开页面外显 ID(JgD+STsWV2E),查询到其既往匿名发帖内容充斥不良 “极端言论”,诸如:“想要 死”,“把 的骨灰扬了”等。
公司人力资源部研判该员工上述言论严重违反员工手册,且有可能其极端情绪会对其他同事造成不可知威胁,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王某表示,1 月 8 日,他在脉脉上匿名发了一条消息,导致他 “在 30 分钟内从被通知到被赶出公司”。对于救护车事件,该名 up 主表示,他是 “在上班路上看到这辆救护车从身边驶过”,在进门时,他看到 “一名男同事被一左一右两名员工架着,还有两位女同事陪同,上了这辆救护车。我们一进一出,擦肩而过。” 他表示,“透过可以看到救护车的玻璃,他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脉脉,并配上文字‘第二位拼多多猛士倒下了’。”该条爆料在短时间内上了热搜。随后他被公司 HR 及主管约谈、强制离职。
在此,我们看到是 拼多多“迫不及待”的清理不和谐声音,遮掩对公司不利的事情 。虽然该员工言论过激,但其希望唤醒全 社会 对员工权益的重视,值得我们肯定。
事件四:远程删用户照片
1月12日,一则“网友称拼多多App远程删除照片”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网友爆料称拼多多远程删除用户手机照片。据该网友介绍,事情起因是其保存了 拼多多某活动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证据 ,在向客服理论后,所用vivo手机弹出消息“检测到拼多多已删除照片或视频”。
随后该网友咨询了vivo官方客服,对方表示:如果允许打开对应的权限,该软件就可以获取对应的信息。
拼多多客服回应该网友称:“不会随便删除用户信息,会向上级反馈。”随后客服经理致电该网友称:“目前技术排查下来,从技术痕迹看很难解释,因此我们并未删除。咱们朝前看,给您补贴30元无门槛优惠券”。
网友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侵犯客户隐私,如果拼多多App系统能够随意删除任何照片,那岂不是相册内的个人信息都将被暴露。
“远程删除用户相册照片,还被手机系统当场抓包?”这件事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之后拼多多就此事做出回应,表示删除的照片是用户编辑之前的原图,系统保存的是美化后的图片,并表示之后会对产品进行改进,把两张图片都进行保留。同时将联系vivo及其他手机厂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优化该体验。
据了解,这次爆料的网友是被拼多多邀请参加返现活动的用户,称邀请一个新用户就可以获得一个100元的红包。但是该网友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返给自己的是随机红包。为此,该用户联系客服,称App发布的活动描述与实际不符,要求官方给予解释。
客服称会给用户反馈,后续有结果会告知用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用户发现手机的截图被拼多多删除了。
目前“拼多多远程删除用户照片”一事还在互联网上热议,虽未有最终定论,但是事件凸显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一旦App获取用户手机的存储权限,该App就有能力获取你的手机公共存储区的数据,包括你的相机照片、截图、录屏文件、录音等文件。
如果经查实,拼多多真的删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该行为就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也必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进行调查,查明事件真相,给大众一个交代。
事件五:黑客天才疑拒绝违法被开除
原阿里集团安全研究实验室总监云舒发微博称,某安全团队老大在5年即将到期,可以拿取股票时,突然被开除,而被开除的原因是「不愿做黑客攻击」。
某安全团队老大何许人也?此人是Flanker,提及Flanker可以说在黑客圈如雷贯耳。15岁上浙大、22岁获世界冠军,顶级黑客,前腾讯·科恩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世界顶级黑客大赛Pwn2Own Mobile 和 PC 双料冠军,后加入了某知名美股上市公司担任安全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安全。
2020年12月22日,Flanker发微博称离职:
如果说Flanker事件属实,既然能让员工做黑客攻击,这是要做什么违法违规的事情?员工权益还抵赖不给,这样的公司也是刷新我们的认知底线了。
事件六:前员工发布《我在拼多多的三年》
1月12日,一位毕业于浙大,前拼多多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在浙江大学cc98论坛和个人博客发表了《我在拼多多的三年》。
作者原描述:「本文目的是【希望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去拼多多】,从一个底层员工的视角,记录一下拼多多这家公司三年以来的 整体变化,本文不涉及技术机密,只讨论行政制度、文化氛围、办公体验等,记录个人主观意愿,离职后于家中编 写,记录一下经历,存在主观印象,部分内容已做马赛克处理。 」 各行各业的大家看完有何感想 ?
各位读者对原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知乎查看,绝对让人“大吃一惊”,只能说这公司太“伟大”了
在这篇文章里,网友评论见识到了剥削的最高境界:
初级段位的剥削,是剥夺员工个人生活、社交、 娱乐 的自由;
中级段位的剥削,是让员工没有时间学习、成长、提升自己,无法做一些对自己人生的长远发展有实质性改变的事情,永远被定格在底层;
高级段位的剥削,是剥夺员工吃饭、睡觉、上厕所等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整日昏昏沉沉、神情恍惚、情绪低落;
剥削界的东方不败,是除了以上行为以外,还剥夺员工的生存权、言论权、行动自由、隐私,基本类似于监狱,比监狱更厉害的是,还会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来洗脑。
拼多多这样的氛围估计会让所有看到此文的人,都感觉有点意外,能感受得到员工对于这种唯我独尊的强势压迫的无力感。能够这么理直气壮地进行剥削,拼多多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一般的公司里,除非是个傻子员工,否则不会出了门就爆公司的料,因为公司口碑好、赚钱了,员工日子才会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归属感的公司,员工都是很有自豪感的,说起自己的东家,拍着胸脯恨不能拍肿了,甚至看不上竞争对手的员工。
那种(前)员工迫不及待地对外吐槽、爆黑幕的公司,我觉得员工的这一行为,其实是在以一己之力向 社会 发出微弱的呼喊、在释放一种“求救”的信号,在以身犯险警醒众人。
也许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没有人来保障打工人的利益,但至少努力过了。
事件七:拼多多退出春晚红包
1月15日,有消息称,目前拼多多内部已暂停春晚红包项目,不再担任2021年春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拼多多本打算通过春晚红包活动影响力力推其支付业务,今年重点投入的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原本也在此次春晚红包项目的宣传计划之中。这是央视第一次撤换春晚合作伙伴,拼多多在公众舆论场负面的形象,直接影响了公司的业务进展。
对于央视撤换春晚合作伙伴,我们觉得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一个陷于负面形象的公司,就应该好好修炼“内功”,而不是取于民,却伤于民。
总结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上如此多的事件,拼多多可谓是今年“热搜”中的王者,可惜都是“负面”形象,问题多多,拼多多难道要“努力”变成名副其实的这“拼多多”?
其实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太多人拼命得来的结果。虽然都是打工人,企业也需要更关心员工的身体,才能有可持续发展。
回看拼多多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凭借其“团购+低价”策略以及对微信平台社交属性的运用,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电商巨头。拼多多的火爆从砍一刀开始,凭借好友砍一刀免费拿产品,让拼多多的用户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吸引了巨大的流量。
用户的口碑和认可度就是公司生存的根本,用户可以捧起一家公司,也可以让其从高位摔下。如果后续拼多多不作出改进,继续我行我素,这必然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其口碑和认可度也会慢慢下降,那么用户流失将会是可预见的结果。
所以希望拼多多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尽快给用户和员工一个满意的回应,不要再让人们失望了。
拼多多天才黑客疑被开除,这位黑客大佬究竟什么来头?
这位天才黑客大佬叫 Flanker是一个在仅仅15岁的时候就考上了浙江大学,后来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网络总监,22岁的时候就荣获了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黑客大赛的双料冠军奖的天才少年。他的智商也非常高,在国内白帽(即有正当工作,不违法)黑客的团队里,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存在,令很多人敬仰。
在他自己确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之后,在26岁的时候就进入了拼多多公司为拼多多公司服务,保护拼多多的网络安全。可是这位天才黑客却突然被拼多多公司解雇了,他本人也在网络上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回应,他说因为拼多多公司没有如期实现,对他工作的薪金奖励,拖欠了他工作的工资所得。而且也没有实现在当时招聘他的时候,承诺给予的工资权益。他最后也放下了一句话,希望拼多多公司好自为之。
Flanker可以说是在安全领域有很高人气的黑客大拿,拼多多公司却把他开除。而他本人表示自己被拼多多开除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愿意协助拼多多公司向其他公司进行黑客攻击。 其实如果他答应做黑客攻击的话,他本人就会违法,如果他拒绝黑客公司,他本人就会被公司开除,因为他本人已经快在拼多多公司任期满5年,只要期满5年的时候就可以拿到拼多多公司价值上亿元的股票。
可是就突然在这个节骨点上拼多多公司提出来黑客攻击这样的要求,如果你不为我们公司做出这样高风险的事情的话,你就会被开除。所以你拒绝之后,我们也不会把承诺的上亿元的公司股票交给你,这很明显是被拼多多公司摆了一道。
拼多多“天才黑客”疑被强制开除,这位黑客大佬究竟什么来头?
随着网络世界发展,现在我们在网上购物情况越来越多,同时软件也在增多,这两年拼多多的势头可谓是挡也挡不住。从刚开始打着便宜的理念,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和各大电商平台齐名了。每一个需要支付的软件背后都有一个黑客维护着顾客的信息。而近期拼多多内部的天才黑客却被强制开除,这就让许多的吃瓜群众感到费解。
那么我们就先来聊一聊,这个天才黑客到底有什么背景?他名字叫做Flanker,中文名字叫做何淇丹,15岁就考上了浙江大学少年班,并进入到了计算机领域。他19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和他的团队进入到安全圈里边具有奥斯卡之称的一场比赛的总决赛。而他的团队也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个进入总决赛的中国团队。他也被冠上了天才黑客之名,并且他在22岁参加世界级黑客比赛并获得了冠军。他在2012年的时候,在我们网络安全刚刚引进发展不成熟的时候,他就进入了这个行列,也在这一场一场比赛中成长起来。而后他加入了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后来,他加入的蓝莲花战队打入到了世界网络安全大赛,并进入总决赛,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总决赛的团队,当时他才19岁。而如今团队里的人大多都已经成为核心技术人员了。他在26岁时选择加入到拼多多这个企业。然后就是现在的事儿了,他在这个岗位待了将近五年,而公司表示任职五年便可以得到本公司的大量的股票。结果五年期未满却被强行开除,一切巧合来得太突然。他本人并没有详细说明自己离开公司是何原因。但通过他近期发的微博内容,合理猜测可能是因为公司要求他对竞争对手进行黑客攻击。但是他本人不同意,并且公司还曾想通过雪藏他以威胁他,但他最终没有同意,或许是公司不再忌惮他,便把他强制开除了。他虽然被开除,但是保全了他自己的职业道德。他本身是做网络安全的,但是公司却要求他去盗取他人信息,或许离开公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毕竟公司的理念和自己的价值观相冲突。资本主义是个大染缸,或许在利益下包裹的是无法揭露的肮脏事件,但还是希望能够遵守基本商业道德。